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218章不上不下
韓信把秦始皇從鬼門關強行拉回來半個時辰,隻是單純的不想看他抱憾而終,從沒想過皇帝會下這樣的遺詔,最重要的太子人選不立,反倒先封個攝政王出來。
這位強勢了一輩子的帝王,臨終時依舊強勢的認為,他的臣子會無條件遵從他的命令,更沒想過天下大定之後,韓信這個攝政王該如何自處?
從古至今,攝政之人,除了周公有好下場外,其餘皆不得善終!
伊尹為太甲所殺;共伯和被周史官從典籍中抹去,隻剩下隻言片語;魯隱公為其弟魯桓公所弑。
待平定天下後,韓信是繼續代行君權,還是還政於新君?
有沒有想過新君接不接受上麵有個假老子管著他?
當年秦始皇自己尚且不滿上麵有個仲父處處掣肘,如今卻給兒子找個攝政王?
更過分的是,韓信和扶蘇同歲,讓一個和自己一樣大的同齡人來管自己,就算扶蘇脾氣再好,心裡也會不得勁。
而且這小子如此單純,身邊再出個奸佞之徒挑撥挑撥,指不定他會乾出什麼蠢事。
韓信也不能像帶自家兒子一樣,天天把扶蘇帶在身邊教導,就算韓信願意,扶蘇也不會願意。
還有那句百年之後除王爵,子承襲侯爵,意思是讓韓信這個攝政王當到死嗎?讓扶蘇做一輩子的傀儡?這可能嗎?
至於還政於新君,真到了那一天,韓信已經大權在握多年,就算韓信想還政,他的親信臣子也不會同意,新君更不會放心。
能遇上秦惠文王一般,殺其人用其政的明主算是韓信的幸運,否則交出權利的那天,可能就是政毀人亡的時候。
韓信覺得,自己似乎被秦始皇給坑了,他兩腿一蹬,把爛攤子丟給自己來收拾,收拾好了下場卻不一定好,除非廢帝自立。
也許秦始皇當時下此詔書時,隻考慮過扶蘇老實,不爭不搶,心性也很良善,隻要韓信為他穩住江山,扶蘇便一定會尊敬、善待韓信,猶如龍虎風雲會,相互之間肝膽相照,義結金蘭,韓信以一腔熱血報國安民,扶蘇以聖明君心真誠相待。
君聖臣賢,那也要君臣二人的治國治政理念相同。
天下若安,扶蘇一輩子都不會想著外擴,他會守著自己這一畝三分地好好經營,就算偶爾被外邦擼一擼,也會想著以和平手段來解決,或者被動防禦。
他學習的墨家非攻思想,是反對一切非自衛的戰爭。
韓信卻不一樣,大權在握,他如何能忍得住吃著碗裡的不看著鍋裡的?再怎麼著也得把月氏、西域、朝鮮半島這幾個地方劃進來,能再打到中東去就更好了,那一片沙漠下麵可都是寶貝啊!
治國理念不同,韓信若立扶蘇為帝,可以想象來日君臣之間的關係會有多緊張。
如果不立扶蘇,蒙氏肯定不樂意,蒙恬掌管著雲中、九原、雁門三郡,雲中、九原剛遷過去二十萬民夫,整合起來就是二十萬軍隊。
蒙毅是中郎將,皇帝近身的郎衛都由他管。
這兄弟倆一外一內,此時的蒙家確實有資格要求攝政王立扶蘇為帝。
其實對韓信來說,立個毫無存在感的皇子,更利於攝政王集權,不過這樣做的話,滿朝文武恐怕更沒有人會支持他。
政權,還是得由槍杆子裡打出來才穩固,這個道理幾千年不變。
沒有這勞什子攝政王,韓信回了上郡便能蓄養兵力,靜觀其變。
現在被架在這上麵,不上也不下,反而不好施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