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231章願效犬馬之勞
陳伯妻跑去田裡喊陳平,家裡隻留張氏招待貴客。
張氏娘家為戶牖豪右,家中資產十分豐厚,族中更有兄弟在鹹陽為吏,如果不是因為連續克死五任丈夫,名聲太差,根本不可能嫁給陳平這樣的窮鬼。
結婚時張家不但借錢給陳平行聘,還給他置辦酒宴的錢,婚後陳平更是靠張家資助,頻頻外出遊學,以至於成婚三年,張氏才懷了第一胎。
張氏並非那等沒見識的村婦,見到個貴人就緊張得不知如何是好,她煮茶招待著韓信一行人,並且很大方地坐在一旁相陪。
“鹹陽禦史府有一名喚張蒼文吏,也是出自戶牖張氏,不知和夫人夫家是否同出一族?”韓信端起茶輕抿了一口,同張氏聊起了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曆算學家張蒼。
張氏道,“那是小婦人從兄,前些年拜入大儒荀子門下,幾年前秦滅六國,收天下書籍典章,儘歸於鹹陽,從兄便欲效仿先師足跡,西入秦國。憑借淵博學識,從兄剛到鹹陽被征召入禦史府為吏,掌圖書典籍,已經幾年沒回過家了,上吏認識我那從兄?”
韓信放下茶盞,“有過數麵之緣。”
何止數麵之緣,第一世張蒼曾跟隨自己攻打趙國,這胖子在軍事上沒什麼特殊本事,卻是一座行走的圖書館,遍讀六國典籍、史書,連帶民間的百家之言他也讀過不少,堪稱古代版的百度。
曆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將六國史書,連同民間的百家之言一並燒去,隻留一份孤本收納在禦史府的書庫裡。
秦滅亡後,項羽在鹹陽的一把報複性大火,又將剩下那些藏在秦宮中,洋洋灑灑的孤本史典、學術書籍統統毀掉,不留隻言片語,使中國的文化出現了一次大斷裂。
後來漢承秦製中的那些典章製度,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這位書癡死記硬背傳下來的,百家學說更是如此。
中國的文化,百家爭鳴的成果,在經曆秦末浩劫後能多少保存下來一些,張蒼是要記大功勞的。
張蒼不但書讀得多,還是個通才。他不僅從天下第一學術泰鬥、諸子百家集大成的荀子處,學習了儒術,了解了稷下九流十家之學,且對數學、法律、音樂、曆法、天文、地理,都十分擅長。
現在秦始皇比曆史上早死了幾年,還沒做出焚書坑儒之事,不過那些六國書籍,很多都已經被收入鹹陽了。
張蒼就是塊永遠吸不滿水的海綿,如今正躲在全國最大的圖書館裡,瘋狂吸收著天下知識。
“張氏,你家陳平回來了!”
二人正閒聊著,院子外看熱鬨的鄰裡瞧見自裡巷口走來的陳平,對院子內的張氏喊道。
張氏挺著大肚子扶著桌案站起來,對韓信告罪了一聲,去門外迎接丈夫。
陳平快步趕上來扶著妻子,低聲詢問道,“哪裡來的貴人?”
“是上郡郡尉,認識我那在鹹陽為吏的從兄,許是得他介紹,這才特意過來尋你。”
一旁陳伯聽來人居然是郡尉,頓時緊張得雙手直哆嗦,“郡、郡尉?那是幾千石?比縣令如何?”
在陳伯的世界裡,縣令就是他見過的最大官吏。
“是兩千石,縣令隻是六百石!”陳平回了兄長一句,又問妻子,“你我成親時,從兄已經去了鹹陽,幾年未回,他如何知道我?又如何能讓郡尉親自上門相請?”
雖然陳平覺得自己很有才學,不過他也有自知之明,任他再如何有才華,那郡尉再如何同張蒼交好,也不可能親自上門。
張氏遲疑著道,“或許是我伯父在書信中提過呢?夫君儀表堂堂,才華橫溢,剛成親那會兒我便求父親給伯父說說,讓從兄提攜提攜伱,這三年一直沒消息,還以為從兄不肯幫忙,不成想今日便來了位大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