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想起來了,這不就是曆史上胡亥死後,被趙高找來當秦王的那個人麼,後來劉邦入關中,子嬰開城獻降,劉邦並未趕儘殺絕,但是在一個多月後,項羽率軍進入鹹陽,屠城縱火,殺害子嬰。
王離以為始皇帝子嗣死絕,這是要找子嬰來繼帝位?
“這裡沒伱說話的份!”
韓信無情地說了一句,便不再理會他。
就算自己不篡秦,這皇位也輪不到他來坐。
贏子嬰果然不敢再吭聲,旁邊一名官吏道,“他是先帝親侄子,未來大秦皇帝,你不行禮便也罷了,竟還如此無禮?”
韓信提醒道,“一日沒登基,他便隻是庶民!”
那人被懟得無話可說,轉而對子嬰道,“公子,韓郡守謀逆之心已經很明顯了,速命將士將其擒殺!”
贏子嬰又不蠢,哪裡敢下這樣的命令,他立即道,“我並未登基,隻是庶民,做不了主。”
說完便急忙退到後麵,轉身離開了這裡。
他是同情叔父,是為大秦感到惋惜,但他有自知之明,彆說自己沒當上皇帝,就算真做了皇帝,這天下也不是自己能做主的,而且自己也沒這個能力。
天下大事,自有肉食者謀之,自己隻是個喝稀粥的,乖乖任人擺布還能活得久一點。
那官吏見子嬰直接撂挑子,有點傻眼了,又鼓動丞相李斯下令,李斯雖然想保秦,但他也識時務,如果韓信真要篡逆,何人能阻止?
而且對方既然敢隻帶五百人過來,必然留有後手,此時出來得罪他,待天下歸韓那日,也就沒自己立身之地了。
李斯心裡想歸降,但不好當著文武百官的麵公然叛秦,他以宮中有事需要處理,跟著子嬰一起離開,算是默認了韓信今日所為。
其他人見未來皇帝和丞相都走了,多數都跟著離開,剩下一些人走也不是,留也不是,便躲到後麵去觀望,包括剛才那名官吏。
城門這裡現在隻剩下那名副將和士兵,士兵們見百官都不敢得罪韓信,哪裡還敢反抗,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約而同往後退了幾步。
這時一名曾經跟隨韓信打過匈奴的士兵突然站出來,他放下手中兵器,大聲對眾人說道,“韓郡守本就是先帝親封攝政王,今帝位空缺,他回鹹陽主事名正言順,二三子還不放下兵刃,拜見攝政王?”
說著,自己先向韓信行禮,“頻陽大營五百主任睿,恭迎攝政王回朝!”
有他帶頭,其他士兵也跟著放下兵器,齊聲高呼,“恭迎攝政王回朝!”
“恭迎攝政王回朝!”
“恭迎攝政王回朝!”
聲音從城門處一波又一波往內蔓延,城頭上,城牆上,包括城內百姓,很多人都跟著喊了起來,聲音此起彼伏,好像有無數回聲,回蕩在鹹陽城內。
對士兵們來說,跟著會打仗、打勝仗的將領,他們活命的機會才更大,立功升爵的可能也更多。
對百姓們而言,誰當皇帝或由誰主政,跟他們沒有太大關係,他們隻關心誰能讓自己活命。
作為鹹陽人,攝政王的傳奇故事有誰不知?由他當政,肯定比胡亥強。
韓信的親兵隊伍中,假扮成普通士兵的公子高見此情形,忍不住在心裡感歎,‘軍心、民心所向,他若想為帝,自己有什麼本事和他爭,除了身上流著贏姓趙氏的血,自己其實什麼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