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停頓了一下,繼續言道,“南儘北戶,北過大夏,此二願我已為先帝達成,然東邊還有高句麗、東胡未滅,西邊有月氏、烏孫,西域諸國未得,不管是十年、二十年,還是五十年,隻要寡人還活著,隻要大秦還是寡人做主,必為先帝完成此宏願。
今日在場諸位公卿大臣,有想勸寡人息兵事者,現在便告老還鄉,寡人不會怪罪,留下之人,皆是與寡人同心同德,日後任何事皆可諫,唯此事不可諫,莫說什麼民生經濟,百姓疾苦,寡人能在朝廷斷了九原、雲中供應的情況下,養活二十萬人,便不會讓天下百姓餓著肚子來供養軍隊。”
“當然,我也知道,諸位不會輕易信我……”
說到這裡,韓信語氣忽然變輕,徐徐道,“有人覺得我想獨攬大權,有人認為我是意圖纂秦小人,明麵上臣服於我之威,實則與我勢不兩立。我也知道,古之攝政之人,大多沒有好下場,但我不怕沒有善終,也不在乎,隻要我還活著一日,便會竭儘所能,為天下百姓開創盛世,為大秦開疆拓土,奠定我華夏萬世之基,此乃寡人之宏願!”
話音一落,大殿之內,寂靜無聲,這一刻,這些老臣似乎看到了年輕時的始皇帝,二人一樣年少有為,一樣有著滿腔豪情壯誌,一個統一六國,定大秦萬世之基,一個開創盛世,定華夏萬世之基。
不過,韓信比始皇帝多了些憐憫之心,多了納諫之懷,多了治軍、治民之能。
韓信,可為君,可為臣,更可為將!
如若真如他所言,不為篡秦,大秦有這樣的攝政王,先帝可以瞑目了!
“諸位有無言語?”
韓信環視左右,“若無言語,寡人便視你等為心腹臂膀,欲隨寡人興國安邦,無怨無悔,若有言語,今日一並講來。寡人麵相雖冷,卻並不好殺人,但說無妨!”
殿中依舊寂靜無聲,過了片刻,竟是謝晉率先開口,“臣願隨大王興國安邦,同心同德,無怨無悔!”
接著李斯也站出來,俯首言道,“大王一心為秦,此前是臣狹隘了,今願隨大王左右,同心同德,無怨無悔!”
“臣願隨大王左右,同心同德,無怨無悔!”
“臣願隨大王左右,同心同德,無怨無悔!”
所有朝臣皆拱手而拜,洪亮整齊的聲音響徹大殿,又有回聲回蕩耳邊。
韓信擺了擺手,“既如此,閒話不再多言,說幾件正事。”
剛被帶起一番豪情的眾人愣了一下,額頭黑線直下,合著剛才那番豪言壯誌都是閒話?
韓信卻是不管下麵人的表情,自顧自說道,“其一,鹹陽護衛軍都尉謝晉調任糧官,當重新安排一人護衛鹹陽,董翳最為合適,不過這幾日便要對楚作戰,暫由寡人親衛統領赤焰代領鹹陽軍務,原副將齊璋輔助,待戰事了,軍務交還董翳,赤焰調任中郎將,待詔於禁中。”
“臣出身卑微,才能不足,不敢當此命!”
韓信此言一出,赤焰忙俯身請辭。
中郎郎衛皆為關中貴族子弟,他一個連姓氏也沒有的小人物,哪裡管得了他們?大王的這個任命不是把他架火上烤麼?
韓信道,“寡人出身亦卑微,當年在淮陰時,食不果腹,靠蹭飯活命,如今不也是大秦攝政王?這些年你跟隨寡人身邊,潛心學習,能文亦能武,如何便當不得中郎將?”
赤焰俯首,不敢再言。
韓信又道,“郎衛掌管門戶、車騎諸事,內充皇帝侍衛,外則從軍作戰,從前皆為將吏之後,或關中良家子弟,其中不乏魚目混珠之輩。今後郎衛挑選準則由寡人製定,不看出身,隻看才能、品德,具體考核準則,日後再論。”
“至於朝中其餘空缺職位,治粟內史、郎中令、禦史大夫,待戰事了再任命,治粟內史職務暫由少府姚賈兼任,郎中令由蒙毅兼任,禦史大夫暫時空著。”
“臣萬死不辭!”姚賈連忙出列,拱手而拜,聲音竟有些顫抖。
少府兼任治粟內史,等於是把秦國的財政都交給他一人,雖然是暫時的,但這份信任不能不讓姚賈動容。
蒙毅也拱手受命。他的兩個職位雖然都是暫時的,但九卿之中已占兩個,可見韓信對自己的器重和信任。
這幾個任命下來,那些懷疑韓信想篡位的人都放下戒心。
“第二件事,詔王離回來,武關一應軍務寡人會派人去接管,李由依舊駐守藍田。丞相,你為寡人擬寫詔書。”
又對小壯道,“你派人去把曹參叫來鹹陽,讓他去接替王離。”
李斯拱手應了一句,吩咐內侍取來布帛和筆墨。
這時,小壯問道,“大王,王將軍若不聽詔呢?”
韓信道,“便叫曹參回來,待寡人擊敗楚軍,再來收拾。”
“唯!”
小壯領命,等李斯把三份詔書寫好,韓信命人取來玉璽,蓋上大印分彆送去武關和藍田,小壯則派人去給曹參傳詔。
“最後一件事。”韓信乾脆利落道,“國不可一日無君,帝位空懸已久,該冊立新君了,赤焰,去請公子贏高上殿。”
公子高?
眾人又是一驚,他不是在兩年前死於一場大火麼?屍體挖出來的時候都燒焦了,這又是哪裡冒出來一個公子高?
難道當年韓信早料到二世會殘害兄弟,故而使了個金蟬脫殼之計,救走公子高?
那他既有公子在手,為何要隱瞞?他若打著扶立公子高名義起兵,王老將軍也不會和他為難,群臣也不會如此懷疑他。
不過再一想,若真早早把公子高抬出來,關中數萬秦軍再加韓信十幾萬兵馬,楚國叛逆必是不敢來關中,則楚、趙、齊、魏沆瀣一氣,共同對付秦,那沒個年是消滅不了這些叛軍的,如今隻要先滅了楚,再要對付其餘幾個易如反掌,或許不用一年,天下即可大定。
這樣一想,眾人對韓信越發信服,他寧願被誤解,也要設下此局,引誘楚軍入甕,可見是真心為大秦,為天下百姓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