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邊在包廂內踱步,一邊翻閱著手中的技術資料,等待著來自俄國的貴賓。不久之後,俄國紅色造船廠的負責人托卡耶維奇一行人陸續抵達,緊隨其後的還有遠東鋼鐵公司的技術專家阿裡埃塔等人。雙方在門口寒暄幾句,隨即步入包廂,正式開啟這場技術交流會。
“根據我們的分析,從貴方商業船舶核心部位使用上500兆帕特種鋼技術,想必你們現在應該在1000兆帕特種鋼上有所突破吧?”阿裡埃塔率先發言,語氣中帶著一絲好奇與質疑。
王老院士微微一笑,將手中的資料遞給了阿裡埃塔。“我們采用的是新型的微合金化工藝,結合了高強度與高韌性的雙重優勢。1000兆帕特種鋼不僅在抗拉強度上達到了新的高度,而且在低溫環境下的韌性表現也非常出色。”
托卡耶維奇接過資料,仔細翻閱後點了點頭。“你們的工藝流程確實有獨到之處。不過,這種鋼材在焊接過程中是否存在脆性問題?這是我們最關心的技術難點。”
王老院士不慌不忙地解釋道:“我們通過優化焊接工藝參數,結合預熱與後熱處理,成功解決了焊接脆性問題。此外,我們在鋼材的微觀結構控製上也做了大量研究,確保其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
托卡耶維奇沉思片刻後說道,“這確實是一個突破,不過,我們俄國的造船工業也有自己的技術積累,尤其是在航母的建造方麵,我們擁有豐富的經驗。”
“航母的建造對特種鋼的要求極高,尤其是對耐腐蝕性與抗衝擊性的要求。”冼老插話道。
“是的,冼老說的沒錯。所以我們一直感慨,貴方研發出來這1000兆帕特種鋼是打算使用在未來航母建造上,還是核潛艇上?此外聽聞貴方還在攻克1500兆帕超級鋼,甚至還要研發出2200兆帕人類極限鋼,你們打算用來乾什麼?有這個必要嗎?”阿裡埃塔疑惑道。
王老似乎聽出一絲絲不一樣的認知,看向冼老後,整理一下思緒詢問道。“敢問你們的北極星航母使用多少兆帕特種鋼?”
托卡耶維奇毫不猶豫的回答。“當然是比瓦亮閣航母更加先進的500兆帕特種鋼了。這可比目前的阿美莉卡尼米茲級航母硬度更是高出了至少100兆帕。所以你們難道真的要把1000兆帕特種鋼,使用到未來的航母建造上嗎?”
冼老聽完腦袋猶如宕機一般,嗡嗡響個不停。“你們確定使用的是500兆帕特種鋼?”
托卡耶維奇再次肯定的回答道。“拜托,冼老好歹我們也是同學一場,這還沒喝酒,怎麼可能和你吹牛。我們確實使用了500兆帕特種鋼,而且目前運營的也非常好。”
王老似乎突然了解到不一樣的秘密似的。“你們剛才說,阿美莉卡尼米茲級航母使用的是400兆帕特種鋼,不是896兆帕特種鋼?”
阿裡埃塔笑嗬嗬的回答道。“誰告訴你們阿美莉卡在二十幾年前就研發成功896兆帕特種鋼的?根據我們的情報顯示,現在的阿美莉卡能夠生產800兆帕特種鋼都有很大難度。你們想什麼呢?”
王老直接口吐芬芳道“嗎那個巴子!我們被伊萊恩·瑪麗·托馬斯在1987年發表的學術坑慘了。當時他們說已經研發出896兆帕特種鋼,那時我們那個急啊!回頭想想,追了那麼多年的對手,竟然是我自己。”
托卡耶維奇也是無奈的笑道。“你們說這個啊,當時我們也被對方嚇的一身冷汗。為了竊取這方麵的技術,我們犧牲了十幾名特工。最後才發現,原來阿美莉卡根本就沒有做到,那是騙我們的。對了你們可以看到,瓦亮閣航母甲板硬度也沒有那麼高。”
冼老頓時無語的回答道“我們開回來確實研究了半天,最多也就300兆帕,但又看到上麵的補丁,又覺得當初你們技術不過關,匆忙上馬的項目導致的。”
托卡耶維奇這時候已經敞開心扉的回答道“那可不是強度不夠,而是當時我們的焊接技術不行,不過也確實是匆忙上馬的項目。這真的是大水衝了龍王廟,一切都是誤會。”
阿裡埃塔也加入調侃道。“這個誤會讓你們成為世界特種鋼的領導者,這個善意的謊言是不是也沒有那麼糟糕。那麼接下來我們談談正事吧!”
托卡耶維奇試探性的詢問道。“如果我們願意分享一些建造航母的技術資料,你們可以考慮將1000兆帕特種鋼的生產技術進行部分授權嗎?”
“從某種程度上講,得到上級允許後,問題不大。”冼老與王老對視一眼後回答道,畢竟獲得過上級在這方麵的授權。
晚宴開始後,雙方在輕鬆的氛圍中繼續探討技術問題。隨著酒過三巡,氣氛逐漸熱烈起來。阿裡埃塔端起酒杯,向王老院士敬酒。
“王院士,你們的1000兆帕特種鋼確實令人印象深刻。如果你們願意提供這種鋼材,我們俄國紅色造船廠可以考慮提供部分航母建造的技術資料。”
王老院士微微一笑,舉杯回應:“如果你們願意提供技術資料,我們也願意將1000兆帕特種鋼的部分生產技術進行授權。不過,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提供詳細的航母建造工藝,尤其是關於船體結構設計與焊接工藝的部分。”
托卡耶維奇沉思片刻後說道:“我們可以提供部分技術資料,但需要確保這些資料不會被第三方國家獲取。此外,我們希望你們能夠提供1000兆帕特種鋼的生產流程與質量控製標準。”
冼老點頭表示同意,“這沒有問題,我們可以簽訂一份保密協議,並在協議中明確技術資料的使用範圍。”
經過幾輪討價還價,雙方最終達成了合作協議。俄國紅色造船廠將獲得1000兆帕特種鋼的部分生產技術授權,而函夏方麵則將獲得部分航母建造的技術資料。
這一合作不僅推動了俄與函夏在材料科學與造船工程領域的技術交流,也為未來的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本書內容純屬架空曆史,不要過分解讀,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喜歡我在俄國做寡頭請大家收藏:()我在俄國做寡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