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公主傳!
德昭和李銳深夜從張家小院裡悄悄離開,兩人看準了方向,趕到碼頭,就見劉老漢夫婦的小船早就收拾妥當,就等兩人到來。
不一會兒,在周圍的船隻還沉睡的時候,他們這一隻小船就出發了。等到天大亮的時候,他們已經離太原城一百多裡了。德昭呆呆地坐在甲板上,看著朝陽中波光粼粼的江麵,思緒卻不知飄到了那裡。
李銳看著堂妹,不禁暗中歎息,雖然隻是短暫的幾個月的時光,他卻知道這個堂妹極不願意欠彆人人情,她又是純善之人,若是對人好的話,恨不得儘其所能。張仲堅跟德昭之間的事情,兩人都閉口不談,可是德昭寧可隻身犯險也不願將他牽涉進來,儘管兩人都明白若是張仲堅隨行的話,這一路上會順利很多。但是,為了那個萬一,德昭還是沉默地離開。
兩人走了整整一個月水路都還沒到婁煩,原因無他,消息泄漏了!德昭知道她與李九娘互換的事不會一直能瞞下去,她與祖父製定這個計策就是為了拖延時間,現在已經過去了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已經超出了祖孫兩人的預料。
德昭從水裡小心翼翼地探出頭來,確定周圍沒有人,發出一聲蟲鳴,李銳跟著從岸邊的水草裡鑽了出來,兄妹兩個找到了停在岸邊的劉老漢的船,裡麵老夫婦兩人連忙幫忙將兩人身上的衣服換下。
李銳有些憂心地道“一天之內有兩撥水卒來查船了,水路還是太危險了,明天還是棄船吧!”
德昭就著淡淡地的月光,一邊擦拭□□,一邊道“不行,若是在水裡,我們還可以躲藏一下,但是一旦上岸了,不僅有追殺,我們還有可能遇到張三哥提及的劫匪,到時候我們就會前後受敵。若我們不能平安到達雁門,李家莊也不會有人再來了。”
李銳長歎了一口氣,沒有再說什麼。劉老漢夫婦雖然看起來可靠,但畢竟是攸關生死,誰也不能保證下一刻會發生什麼。不過幸好攔截過來的人不敢在白天盤查他們,要不然他們早就被抓了。
兄妹兩人都默默地坐在甲板上,彼此心中都考慮的是一件事,他們被今天來搜船的人所持的畫像驚呆了,那樣的栩栩如生,纖毫畢現。兩人腦中第一個念頭就是李家莊裡有追殺之人的內應。李老爺子這次定的妙計好就好在一個“妙”字,環環相扣,不過這隻是外人的看法,若是對知情人而言,稍一思索就能體會出其中的詭異之處。這倒不是最重要的,最讓兄妹兩個吃驚的是這樣逼真的畫像必定是身邊熟悉、並且書畫造詣非常深厚的人才能畫出,而李家莊就有一位李家七爺,也是李銳父親的胞弟。
這位七爺在李家莊裡也是個特殊的存在,他本是李銳祖父從外麵帶回來的孩子,生母據說是其祖父三老太爺在外麵遊曆時遇到了一位紅顏知己,早已亡故,隻跟李銳父親李六爺年紀相差三個多月。
三老太爺帶回來孩子後,三房老夫人大鬨一場,差點跟他和離,但她心性善良,又先生下了李銳父親,說不得要吞下這個苦果,並且接手了這個孩子的教養。對李七爺一應所需之物,跟李銳父親一樣。但還是抵不住有心人的挑撥,李七爺漸漸通曉人事後,被自己的奶娘和舊年的老仆灌輸了生母是因為得知嫡母與父親成親的消息後一病不起,嫡母是殺死生母的凶手等等,慢慢開始與三老夫人疏遠,甚至於發展到要父親將自己的生母迎娶進來,為自己生母報仇等一係列鬨劇,一度傷透了三老夫人的心。
好在三老太爺還不糊塗,雖然對這個兒子有些偏心,倒還知道輕重,在查出是兒子身邊之人作祟後將他們趕出了李家莊,但是已經晚了,三老太爺不知道兒子後腳就把人偷偷安置了起來,三老夫人是知道這事的,但是人心都是肉長的,這個兒子既然不領情,把自己當仇人看,她也撒手不管,隻在明麵上做地讓人挑不出刺來。
這個李七爺閒了沒事就跟嫡母鬨鬨,平時也沒人搭理他。這人讀書不行,也不會變通,但在書畫上天分極高,特彆是擅長畫人像,據說他曾經畫了一幅與身邊侍女真人同樣大小的畫像立在梅樹下,白雪紅梅,引得大家紛紛叫好。
德昭對於這位偏執的李七爺一向是敬而遠之。沒有自知之明、固執自大是德昭私下對他的評價。這位李七爺倒是上門拜見過祖父,並主動給德昭和族裡的孩子們畫過像,德昭也禮貌地回了禮。這幅畫像後來被葛覃她們交口稱讚了好幾天,德昭也細細欣賞了一回。
隻是這是兩年前的事了,昨天的畫像雖然不是兩年前的德昭,但用筆和線條尤其熟悉,書香門第子弟不一定人人都是書畫大家,但從小耳濡目染,鑒賞字畫的水平個個都不差。而對李銳而言,他一看就確定了是七叔的筆跡。雖然胞弟看起來衝動、城府不深,但該防備的,該了解的,李六爺可是一點都沒落下。
兄妹兩人一時有些迷茫,如果真是李七爺出賣了大家的話,這意味著李老太爺包括六夫人在內也陷入了危險之中。對方非常有把握地帶了兩人的頭像來,就表示已經摸清了他們的底細,那麼無論是水路還是旱路他們都會遇到埋伏。
突然,不遠處的小船上亮起了火把,一陣喧嘩聲中,數艘小船箭一般的速度飛奔過來,德昭暗叫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