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陽公主傳!
“進來。”
門開了,三個麵色各異的年輕人魚貫走了進來。當先一人著一身式樣簡單的青色衣衫,不過如果細看的話就會看到衣領和衣襟上都繡著式樣繁複的暗紋,竟然不是繡上去,而是布匹上織上去的。他相貌端正,看上去有四五分與楊安相似,這正是楊安的嫡子楊玹。
他麵色平淡地問道“父親喚我和大哥前來有什麼吩咐?”竟是直接將後麵跟著的楊珂略過不提。
楊安以眼神製止住後麵正要開口的三子,心情十分複雜。他十分不能理解嫡子就是不肯往仕途上更進一步,而是把精力都放在了經營庶務上,據他所知,這兒子不僅掌握了楊家相當一部分在江南的生意,而且還自謀出路,組建了不少的商隊,在突厥、奚國、大夏之間來回販賣本國的特產,積累的財富他現在也估量不出。
而且在年初他提出將一部分庶務轉給三子的時候,楊玹竟然非常爽快的答應了,據身邊的人來報,他是徹底放手了,即使有人跟他報告楊珂的不妥舉動的時候,他也無動於衷。他一直告訴楊玹,權利是這世間最至高無上,若沒有權利的庇佑,財富、美色都不能長久,但是他猶記得二子在他話說完後那淡淡譏諷的眼神。
楊安歎了口氣“老二,老三的事情你聽說了嗎?”
“嗯。”
楊玹垂下眼瞼,不去看父親期望的眼神,這是打算讓自己給楊珂收拾爛攤子,他又不是傻子,庶弟的百般挑釁父親都選擇視而不見,反而認為把家主的位子留給自己,就虧欠了楊珂,絲毫沒有想到事情的是與非,看到一旁沉默不言的大哥,他自嘲的想,父親恐怕從來也不會想到他是有兩位庶子吧。
楊珂在一旁卻忍不住了,搶聲道“父親,這次的事情是兒子低估了李昺帶的人,現在趁他們還沒有緩過來,兒子想親自去把李老頭抓過來,這樣的話,李罡是不敢不奉詔的,否則就是不孝。”
楊安看了看兒子“你覺得呢?”
楊玹淡淡道“憑父親做主。”
楊珂最受不了楊玹對他的無視,搶言道“父親,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楊安有些失望,他其實是想嫡子主動接過這件事情,楊珂做事隻看結果,做事經常冒進,在京裡的時候自己經常為他善後,據他所知,韋家也多次出手,否則,早就被明裡暗裡敵人收拾掉了,他現在名聲說白了就是楊家和韋家心照不明為他樹立起來的。卻沒有想到反而助長了楊珂自大的一麵。
楊安擺擺手“這件事情,交給你二哥吧。珂兒,上次你外祖來信,甚是想念你母親,正好再過兩個月是你外祖的六十大壽,你收拾收拾,過幾日給你外祖賀壽去吧。”這是變相地又把庶務拿回來了。
不等楊珂答話,楊玹說道“父親,兒子也有事跟父親稟報。”
楊安問道“什麼事?”
“兒子最近去一下江南,有些事情要處理。”楊玹明確地拒絕他的吩咐。
楊安有些惱怒“你的事情先放一下,過段時間再去。”
“不行,母親已經為兒子打點好了行囊,後天就出發。”
楊珂剛被父親將到手的權利拿回去非常不滿,現在看楊玹一幅死不沾手的樣子,被激怒了。
他顧不得其他,“噗通”跪在楊安麵前“父親,請你再給兒子一個機會,我這次絕不輕敵了。”
楊安看著幼子酷似自己臉龐,連忙溫聲說道“珂兒,這件事情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又危險,你還是乖乖去給你外祖賀壽,剩下的事情你二哥會辦好的。”
楊玹聽了這話有些生氣,這得偏心到什麼地步啊,父親你找什麼理由不行,偏偏因為危險,難道是自己的安危就不值得考慮嗎?
一旁的楊玳這時突然說道“外祖的六十大壽前幾年就過了,父親你記錯了吧?”
楊安一愣,不禁打量了這個一向看不上眼的長子一眼,楊玳這話意思簡單,含義還真不少大夏律法規定,男子後宅中正室為尊,無論是嫡子女還是庶子女都尊正室為母,以正室娘家為外家。所以彆人家的庶子女沒有正室的允許,都是稱呼正室為母親,生母為姨娘,即使是上了族譜的側室所生子女也是如此。但是在楊家,甘氏先一步生了楊玳,董氏與之感情深厚,又感於她當年生產時的維護之恩,況且兩人時時相處在一起,為全兩人的母子情,便提議楊玳稱呼自己為母親,甘氏為阿娘,要知道一般小戶人家中也是稱生母為阿娘,所以甘氏尤為感激董氏,再有甘氏早就是孤身一人,甘氏族人她是絕對不會相認的,那是給兒子找麻煩,所以這些年楊玳一直都是尊董家為外祖家,董家也一直對楊玳跟楊玹姐弟一般看待,過年過節的禮品中總是三份一模一樣的,誰叫楊珂兄妹從來都沒有認過董氏為母親,處處以韋家外孫為榮,稱呼董氏為夫人。
這些年來,楊安也是裝著不知道,就這麼過來了。其實因為這個,外麵不知道怎麼說楊家家風差之類的,隻不過楊家勢力大,沒人直接說出來罷了。現在楊玳氣不過父親的偏心,當場說了出來,楊安還真不能反駁他,一時間,心裡五味雜陳。
楊珂聽了大怒,仗著自己受寵“我母是韋大將軍親女,憑什麼不能稱之為外祖?”
楊安來不及阻止他,他跳起來指著楊玳道“你自己無外家可倚,那是活該。”
“啪”,一把鐵扇重重打在楊珂手上,疼的他直打哆嗦,他怒視著正收回扇子的楊玹,就要動手。
楊玹唰地打開了扇子,漫不經心地說道“楊珂,董家有三個外甥,大哥、皇後娘娘和我。以後不要說什麼大哥沒有外家之類的話。再有……”他搖了搖扇子“你下次再用手指著我哥的話,我就不用扇子了,用刀!礙事!”
說完,不理會楊安父子的目瞪口呆,攜著楊玳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