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閱軍之後,整個二十四戍邊所都進入了一種忙碌的強化訓練中。
懷英為了便於訓練,讓全所分兩天,各放假一天,準許士兵休沐。
自己帶領諸將一同研習講解了“天元殺陣”和“三才絕陣”的簡易陣理、變化之法和訓練之法。
天元殺陣,其核心在於天元強悍防禦,八四方分割圍殺。
天元防禦不變,關鍵在四方變陣,可有八種變陣。分彆為“角攻陣”“龜背陣”“囚籠陣”“破網陣”“雙龍陣”“八門陣”“棱刺陣”和“蛇形陣”。
角攻陣,以盾牌兵持刀圍成三角,加以長槍、大刀,組成天元,其餘士兵在後分為三列。
第一列盾牌長槍,防突破天元部分的妖獸入陣;第二列為火器兵,向突過天元的妖獸任雷暴蛋;第三列為步弓手,負責放箭擊殺。馬弓手配長刀,負責左右防備突入戰陣兩旁的妖獸。
龜背陣,則是天元殺陣的防禦形態,所有士兵以天元為核心,圍成大圓圈.
最外圍是盾牌兵持刀,配長槍兵,組成外圍防禦;中間一層是火器兵,負責向盾牌外的妖獸投擲雷暴蛋;其後是馬弓手,配長刀,巡騎圈內,捕殺入陣妖獸;中心一圈則是步弓手,負責對外放箭。天元部分負責補位前麵三層。
囚籠陣,以天元為核心,圍繞天元,以盾牌兵和長槍兵組成網格,隻防禦不攻擊。
每次放一兩頭妖獸入陣,妖獸入陣後逐漸收縮,亂槍刺死,亂刀砍死。步弓手圍住天元,四方放箭;馬弓手,組成騎兵隊,圍著大陣警戒。主要針對高階少量妖獸。
破網陣,則是以天元為核心,在囚籠陣的基礎上,以四個空間為核心快速收縮,形成五個圓點防禦,並各自組成小囚籠陣突圍。
雙龍陣,則是兩個角攻陣以天元為核心,左右移動,四麵斬殺妖獸。
八門陣,則是在龜背陣的基礎上,設置八個進出口,每次隻開一個口,放少量妖獸進來後,集中陣內高手擊殺。
棱刺陣,這是在破網陣的基礎上,不突圍,五個點收縮,形成五根尖刺,協同前進,妖獸衝入被分為六股,從盾牌後用長槍、長刀、雷暴蛋擊殺。
蛇形陣,則是以棱刺陣為基礎,再次收縮合並成一條長蛇,快速脫離戰場。
......
懷英一頓講解,聽得眾人暈頭轉向。隻有譚千秋、鄭南關和陳文等勉強能聽懂,但大家都覺得陣法變化太多,不易把控。
懷英進而解釋道:
“訓練之法其實很簡單。主要搞清楚各兵種在陣中的角色。
盾牌兵佩短刀,負責防禦,其後緊挨著長槍兵,負責從空隙中突刺;
火器兵專門負責投擲雷暴蛋或引火油脂等;
步弓手佩短刀,在後麵負責放箭,一是為盾牌兵刹住妖獸陣角,二是遠距離射殺妖獸。
馬弓手佩長刀,利用其機動性支援或襲擾或合力圍攻高階妖獸。
長槍柄補空盾兵,火器兵補空長槍兵,步弓手補空火器兵,馬弓手補空步弓手。所以每個兵種至少要訓練兩個科目。
而天元部分,隻需要前兩樣,盾牌兵和長槍手,必須是精銳,還要負責指揮。
其次,針對變陣,可分為兩部分,天元自成一隊,不變,然後設立四個小隊。
每個小隊隻用熟悉兩個變陣,即角攻陣和龜背陣,其他變陣均是在此二者基礎上的位置變化。
各隊又按兵種設十戶長,這樣一來天元部分指揮五人,每個隊指揮五人,十戶長帶領十人或二十人。
位置合並後,若兩隊並一隊,則主動者聽不動者號令,四隊合並,皆聽天元號令。若行成網格或各隊分散,則由小隊校尉負責指揮。”
懷英這樣一說,就連張乾、高丙、張江、小二等也都能聽懂了。
隨後,懷英又向眾人講解了進攻類陣型“三才殺陣”。
三才殺陣其實很簡單,就是以三個隊列組成三個方陣,呈品字形展開。
每一個方正內部中間不留空,依次為盾牌兵在前,長槍兵緊隨其後,火器兵緊隨其後,步弓手隨後。
所有馬弓手則組成獨立方陣壓在品字後麵,指揮核心立於馬弓手中,機動指揮。
所以各隊的馬弓手十戶,接到組成三才殺陣命令,即刻自動脫離各自小隊,由指揮中心親自指揮。
.......
待懷英帶領眾將講完兩個陣型,又講解了具體的訓練之法和變陣的注意要點後,已經一整天過去了。
交代給譚千秋組織眾人訓練後,自己總算得了空。
夜裡又找來陳文,陳武和塞斯典傳授了刺探之法。
......
第二日,譚千秋自去帶領諸將聯係戰陣。雖然原理簡單,但操練起來依舊是東倒西歪,諸將一合計,便從最基本的戰隊,聽令和看旗鼓開始操練了起來。
懷英則再次進入了玉佩空間,在那座大山石碑下參悟了一夜。
依然毫無所獲,反而心神耗損不少。隻得暫時放棄,對著屋外喊道:
“大膽兒,沏杯茶來!”
不一會兒,阿奴端著一壺茶進了屋,懷英仔細端詳一番,發現這阿奴氣色似乎好了許多。
心中更加篤定,這丫頭恐怕真是與修真界有關,而且是受了重傷,否則也不會被幾個采藥賊抓住。
一想到采藥賊,才想起來,非戰鬥序列五司的工作還沒去統籌過,隻得簡單喝了口茶,交代:
“你若能聽懂我的話,那就記得,不必來伺候我,好好養傷!”
隨即獨自起身前往城門樓大殿內,召集各司研究去了。
留下阿奴呆立在房內,神色怪異,最後又神秘一笑。
.......
懷英來到城門樓大殿時,軍需武備司李四、萬三千、王成武;副城管理司巴斯巴、吳德才、牛大膽、狗蛋兒;軍紀考功司李嚴、匡正早已到場。
巴斯巴是原班人馬中少數不降反升的人,又得了二級戰功,看到懷英到場,第一個主動上前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