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籙不以法力為主要考量標準,你小子這身功德。”
四目拍了拍孟凡的肩膀,打趣道:“要是死了,鬼差親自來接,八抬大轎,請你下去做官。”
僵屍大佐。
老鼠精。
九菊妖女。
三百年棺材精。
扶桑鬼王。
拋開那些小鬼不談,孟凡確實處置了不少恐怖妖邪,挽救不知道多少生命……
隻能說,鬼氣複蘇的世界,身居高位,肯拚命,很容易就能積累到可觀的功德。
“你這種情況,就一關。”
九叔滿眼欣賞:“千鶴師弟點頭首肯,即可回茅山得授九州社令。”
隻有心思細膩的孟凡,在興奮之餘,注意到秋生和文才眼中閃過一絲羨慕與失落。
什麼仙靈符籙,九州社令。
他們似乎都沒有機會得授,因為表現太差,師父不願意帶自己回茅山。
作為過來人,孟凡非常能夠理解那種渴望蛻凡入道的心思。
九叔也期待兩個徒弟能夠成才,自己無兒無女,一身所學,乃至家業,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都是給徒弟所留?
奈何心性不穩,實在難以授籙。
有一說一,兩人比自家親師弟金麥基還要差……
當然,秋生比文才好點。
要知道,在仙靈符籙之前,還有一道授籙條文,考察的就是心性!
【正一授道威儀,初入道門,詣師奉道授籙;不授籙者,土地山川,守界真官,不上道名,若修道障礙稽留,難為成道;授此籙者,天地門戶,不敢稽留。】
首次!
詣師奉授治籙三皈五戒,不授之者,道名不書天曹,當方土地不明,不攝五炁,授此符籙,魔王稱伏,自稱下官。
而三皈五戒分彆為——
皈依道:道先於天地而生,化生出宇宙,長養萬物,作為道門弟子,最高的目標就是能與道合真。
皈依經:道無為無形,寂兮廖兮,常人很難領悟,那就需要經書來闡明,如此便可從經書中尋找道之所在。
皈依師:單靠自己研習經書,很難參悟大道,經書中的很多內容都比較高深,如果沒有師父引導,就會不得要領,很容易走岔路。
第一戒:不殺生,天地生靈皆由大道生養,萬物得道則可生,道門弟子應以慈悲為懷,不能隨意殺生邪魔厲鬼惡人等除外)。
第二戒:不偷盜,一切偷盜行為,皆源自於心中貪欲,貪欲過多,如何得道?
第三戒:不邪淫,色欲最容易動搖道心,隨意放縱自身欲望,小則損耗精神,大則敗家亡身,所以修道之人需要知道克己順應陰陽之道、人倫之本的前提下)。
第四戒:少不)飲酒。
第五戒:不妄語,不講大話、空話、惡話,言語雖無形,卻人傷害極大,凡開口前,一定要再三考慮,多言數窮,不如守中,不妄語,方得清靜自在。
兩位師弟這性格,能守住嗎?
尤其是色。
真真叫人一言難儘!
正因為如此,本來想早點除掉任家老僵屍的孟凡,突然覺得,得稍微變一變,在不傷害旁人性命的前提下,讓文才、秋生鍛煉一下心性。
說不定經曆生死危機以後,兩人稍稍明白事理,也好上茅山參加大典,全了九叔一樁心事。
……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