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跟偷貢品吃完全不是一個概念,屬於光明正大、符合華夏禮儀的事情——
在上古先秦時,周天子就經常賞賜胙肉給諸侯,叫賜胙。
就這樣,曆朝曆代都有胙肉之賜,每當皇帝祭祀完祖先、神靈之後,就會把肉分賞下去,也算是對臣子表明寵信、認可的象征。
類似於神靈享其精,凡俗食其味。
每一粒糧食、每一塊肉都來之不易,絕不允許被浪費。
“敢問明府君,縣內有多少人因此而死?”
“唉,三名嬰孩,十二位老者,後來我將全縣車馬派出,將體弱多病的百姓,全部運到了鄰縣安養。”
“此事罪在淮水龍神,斷然不可就這麼放過它。”
兩人各手持一碗肉湯,席地而坐,在曠野一角密謀著。
縣令追問道:“道長打算如何?”
“貧道奉師命進京麵聖,明府隻需寫一道闡明情況的奏書……”
情況並不複雜。
三言兩語後,陸縣令當即表示他這就提筆揮墨,痛斥淮水龍神惡行。
同時,孟凡也請出城隍。
不久前,這位道友也算證明了清白,雖然新廟沒有了,但百姓也不會恨祂,逢年過節小祭一番,出門行走也會來上柱香。
“理應如此。”
應了一聲後,城隍同樣開始伏案書寫,畢竟真正降雨前與縣令交流時的那番大實話,可是徹底將淮水龍神得罪死。
而今孟凡有意牽頭,借助人道大勢將其鏟除,簡直是大好事!
得了兩道奏折,孟凡心滿意足,決定連夜離開,不再中途做任何逗留,直接前往帝都長安。
臨走前,他從腰間摘下一塊法牌,掛在城隍廟正殿房梁上。
【護教天尊王靈官】
為避免淮水龍神察覺到什麼,行報複之舉,致使悲劇發生,孟凡先將一塊法牌留在此地,等領了聖旨,回來斬龍時,再將其收回。
內蘊王靈官一絲法力,可以溝通天界本尊,誰敢屠戮百姓,誰就得死,要知道,這位可是玉帝的禦前大將,專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有三眼能觀天下事、一鞭驚醒世間之說。
如此,孟凡將肉湯一飲而儘,馭使地脈氣息,以接近縮地成寸的手段,繼續朝著西北方行去。
……
星夜兼程。
三日後,終南山橫與眼前。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雲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眼下作此詩的王維尚未出生,孟凡走在穀幽雲深的名山之中,呼吸之間,有靈氣在口鼻遊走。
一處道家福地。
與茅山一般,自上古先秦就有高人在此修行,但眼下並未成為全真一脈的祖庭,因為這一脈尚未崛起,得等到金元時代,才會打出天下玄門正宗的名號。
故而,在此清修的人,要麼是喜愛賞景的達官貴人,要麼是集各家之長的散修隱士,偶爾有幾處精氣濃鬱的靈田映入眼簾。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