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結局……
今上慟極,下詔履行死前對他的承諾,打破所謂規矩和禮製,將這位類似公子扶蘇的太子殿下追贈為孝敬皇帝——
慈惠愛親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諡為孝敬皇帝。
這是兩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屍身葬於恭陵,墳頭草異常茂盛。
顯然,武則天大勝一場,順利乾掉第一個親兒子。
太子弘無子嗣,依照大唐《戶婚律》同母次弟李賢繼位太子,時年二十二歲,如今二十有四。
而他,就是孟凡要扶持的儲君。
沒辦法,按照曆史大勢,後麵那幾位還不如李賢呢,一個個都被武則天整得幾近崩潰。
至少這位還敢站出來,跟他那個黑心的娘,打一打擂台。
“按照幾位老哥的說法,李賢有過目不忘之能,容止端雅,曾經被李治當著司空李績的麵誇讚。”
“想來不會太差。”
心中低語之際,孟凡認真整理了一下自身掌握的有限訊息,畢竟他就要押寶了,這要是沒打過,彆說振興道門了,怕不是更加難過。
六年之前,也就是李賢十八歲時,官銜為:使持節·都督揚、和、塗、潤、常、宣、歙等七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雍州牧兼右衛大將軍·上柱國·沛王。
同年二月,嫡親兄長,也就是被武則天氣死的前太子李弘在京監國,他同樣被授予權力:
尚書省與奪事,及須商量拜奏事等文案,並取沛王李賢通判。
明顯是有經驗的,且乾得不錯。
去年單獨監國,還受到皇帝手敕褒揚,深受朝臣認可,此外又與大儒張大安等共注《後漢書》,哪怕千百年後,都是華夏史學名著。
可惜,李賢跟前太子一樣,過於仁慈,他同情異母所生的三哥與四哥,逐漸被武則天視為新的獅子驄。
在孟凡為李唐國祚殫心竭慮之際,太極宮承慶殿內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二聖認真欣賞。
下方,不遠處。
一名儀容俊美,但眉宇間總透出陰鬱之氣的紫衫男子暗暗歎息,就在不久前他那個母後,讓門下鷹犬撰寫《少陽正範》及《孝子傳》給他,並令寵婢轉達責備之言。
很難不令其聯想到含恨而終的嫡親哥哥李弘……
此外,一個官拜正諫大夫的術士明崇儼,最近在散播著流言:
太子不堪承繼,英王李顯容貌最像太宗皇帝;相王李旦命格最貴。
明目張膽挑撥兄弟關係!
李賢太知道兩個嫡親弟弟的性格了,他們一起長大,天性愛玩,隻想著做個閒散親王,根本沒有此等念頭。
當初自己繼承太子之位,弟弟們還投來同情目光,打趣幾句,說往後不能再一同遊獵玩樂了。
最棘手之處在於,這個叫明崇儼的家夥因為能夠符劾役鬼,擅長各種左道之術,可以緩解頭風病發作時的疼痛,故而深受父皇寵信。
說實話,離散親子手足間的讒言不斷,加上生母此前的所作所為,以及訓斥之語,令需要專心處理國事的李賢,如今越來越疑懼猜忌。
誰人來解孤之困境?
目光投向大臣所坐那一列,有個身穿深緋官袍的中年男子,風姿神異、麵容俊朗不假,卻又透著說不出的邪意。
正是明崇儼!
此人以桃木畫符,止住令皇帝不喜的詭異樂聲。
四月隔空取物,用百錢換來皇帝想要吃的瓜果。
前不久,聖人想要看雪,明崇儼消失片刻,握雪而還,說是自陰山所得。
種種因素加起來,致使他聖眷極隆,若隻是如此倒也罷了,這左道之徒似乎揣知了什麼,不斷在宮內散播各種流言蜚語。
一旁,大臣們麵色不一。
有人神情凝重,已然知曉天後態度,命人傳訊斥責儲君;
有人神情輕鬆,專心欣賞著樂妓歌舞,時不時暢飲美酒。
不過,隨著一個年輕道人由宦官引導入殿後,兩位高高在上的聖人為表重視,特意下令停了歌舞。
與此同時,孟凡特意作出整肅衣冠的姿態,以禮相見,低頭向天皇李治與天後武氏表達師父飛升在即,不便履足紅塵的歉意。
飛升……成仙……
心間低語重複幾句,李治直起身子,興衝衝詢問了一些細節,孟凡不慌不忙,一一回答。
“小道長,朕與天後可得長生乎?”
“……”孟凡。
《祖龍詞》:並吞六國更何求,童男童女問十州。滄海不回應惆悵,始知徐福解風流。
《賈生》:宣室求賢訪諸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半夜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事實上,與曆代君王一樣,唐朝皇帝也有服食金丹的習慣,既是為了渴求長生,也是為了抵抗家族遺傳的風疾。
“回秉聖人,欲求長生者,必欲積善立功,慈心於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蟲。”
人道至尊口含天憲,奈何自身不可修行,成也氣運,敗也氣運。
故而,除卻上古那些古老人皇以外,後者不可得長生,亦無法永生永世執掌億兆黎民以及浩瀚疆土。
可眼下這種情況,孟凡也不敢直言不諱,隻能打個馬虎眼。
說來也可笑,江湖術士敢大放厥詞,真正的修行之人卻畏手畏腳。
“小道長可會合煉黃白之術?”
李治又問。
看起來仍舊急切長生。
“貧道略懂丹道之術,可助陛下與天後保命延年。”
隻能保命延年……
頭發花白的李治暗暗歎息,不再言語,早年間,他父皇因服用天竺帝那伏國的異域丹藥而亡,故而自己曾嚴厲懲治方士。
結果隨著年老體衰,自身風疾發作,且愈演愈烈,多方求藥無果,隻能寄希望於這些縹緲之物。
“小道長,可還有其它本事?”
一道略顯沙啞,充滿磁性的女聲自上方傳來,聽不出什麼蒼老意味。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