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列隊完畢,各部官員按照提前劃分好的隊形,朝著皇城前進。
滿朝文武皆收斂表情,神色肅穆,估計連三品宰相都在不斷暗自警醒,謹小慎微,莫要君前失儀。
大明宮。
並非最初的太極宮。
因為,天皇為了療養身體,先前就對其進行過擴建,昨日已經決定,往後居住、舉行朝會,皆放在此地。
而聽政的含元殿,可以俯視整個長安城,走在升入大殿的龍尾道上,孟凡直感覺不虛此行。
為權勢?
為風景?
反正他說不上來,就是走在上麵,回望萬家燈火逐漸亮起的長安,心情格外,在此地討論的每一件事,都有可能影響到身後所有人。
龍尾道分三層,兩邊是青扶欄,上層扶欄鏤刻螭頭圖案,中下層扶欄鏤刻蓮花,這些象征物代表水。
厚德載物?
還是希望不要發生火災?
在含元殿兩側,為向外延伸並朝南折出的回廊,與殿東南、西南的翔鸞閣、棲鳳閣相連。
翔鸞閣、棲鳳閣之前,有鐘樓和鼓樓,鐘鼓樓皆用於報點。
將格局了然於胸後,孟凡領著太史局部分官員步入殿內,也就是七品以上者,畢竟在京官員數量不少,含元殿再大也擠不進這麼多人。
“衣冠不整,成何體統?”
行進過程中,訓斥聲響起。
一名頭戴獬豸冠的禦史盯上某官員,沒有給任何麵子,直接開噴,原因僅僅是外袍有些鬆散。
找茬,他們很專業。
小插曲過去,各部官員站定。
朝會並非典禮,散官和勳官來不了,故而五品職事官在此談不上高級,但也不至於站到末尾,相反還稍稍靠前一點。
掃了一眼階梯之上,孟凡便垂下視線,默默聽著各部報告。
跟想象中不同,二聖臨朝並未並肩而坐,那位姑母居於簾子後麵,時不時回應幾句。
“東海日本國藩王上奏天朝……”
倭國正使嘰裡咕嚕說著,一旁有新羅譯語人進行轉述。
最終,正使被授予五品散官頭銜,副使則為七品,並於內殿設宴招待他們,跟各國酋長,大唐百官同樂。
再後來,孟凡也聽到了關於他的任命,狗脊嶺改名一事同樣得到落實。
家宴是家宴。
國事是國事。
兩者肯定要分清楚。
故而,不管是李治,還是武則天,都沒有什麼特殊表示,就說了一句:
勉之。
時間來到正午,國事悉數商討完畢,廊下食升格了,變成內殿就食。
離開含元殿去麟德殿時,因太史局跟兵部官員的隊伍緊挨著,孟凡就跟他們一塊兒聊聊天、談談感興趣的事情,交情便是在這樣那樣的場合,一點點培養起來的,得經常相處才行。
彆看那句【勉之】不鹹不淡,這其實已經是超規格待遇了,其他人哪有此等經曆?
等到了內殿,孟凡這回明顯感覺自己享受到了特殊關照,獨他一人並不按官階、爵位定座次,直接來到李賢等人旁邊,緊挨著姑母武則天就坐。
至於便宜姑父……
身體太乏,休息去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