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鞠罷了,輸贏小事爾。”
“先前太子受傷,我大唐輸得起,莫非吐蕃不行?”
武則天一席話,倒是說得非常得體,麵子半分未失,且並沒有回答是否要對吐蕃開戰,話裡話外都是在暗示要以大局為重,不要進行口舌之爭。
至於大局是什麼,攻滅不臣之國,還是以和為貴?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吐蕃使者覺得,她也敲打了自家文武,算是不偏不倚,沒有發動戰爭的打算,故而繼續試探道:
“剛才是外臣失禮了,吐蕃始終敬重、仰慕大唐。”
“但我國一心求娶公主,結兩家之好,聖人意下如何?”
使團齊齊跪在地上,眼巴巴地看著閣樓之上,一個個仿佛誠懇到了極點。
與此同時,太平公主先是抬頭看著武則天,得到一個安心的眼神以後,繼而看向一襲勁裝孟凡。
羞赧的眼神裡還帶著一絲恐懼,明顯是被吐蕃野人嚇得不輕。
這些景象自然逃不過武則天的眼睛,她少女時被兄嫂驅趕、冷漠以對,等到十四歲奉旨入宮時,對著哭泣的母親說了一句:
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乎。
之所以會說出這番話,正是因為對武氏親屬和家族生活的厭惡,而少女時期的不幸與哀傷,武則天不願意女兒再經曆,同時她夫皇也最為寵愛這個幺女。
寧可戰死十萬人,提前發動國戰,都不會讓其遠嫁蠻荒之地。
轉瞬間,武則天想了很多,凝視跪在地上不敢抬頭的吐蕃使團,沉聲道:“太平為朕身感孕出,不舍外嫁,何況她自幼慕道……”
聽到這裡,吐蕃正使有些惱怒,又是這套說辭!
慕道?
那往後就跟泥塑相伴一生了?
自己先前看的分明,無疑是心有所屬,又瞧不起他們吐蕃!
無視了外邦使團,武則天繼續道:
“不過我大唐乃禮儀之邦,既然爾國如此誠心,理當嘉獎一番,賜羊五頭,金銀各十斤。”
這點玩意兒,誰看得上?
想當初文成公主遠嫁之時,陪嫁之物多到讓人眼花繚亂,而她僅僅是臨時封了公主爵位的宗室女罷了,如果備受寵愛的太平公主嫁入吐蕃,那得平白得多少寶物……
貪婪之心大盛。
但吐蕃使者並不傻,他想要回去說服鬆讚,繼續對唐發動戰爭,就像先輩那樣,通過侵略進行逼迫。
而現在,絕不能驚動唐國,要讓他們繼續沉溺於享樂、宴飲之中。
念及此,聽到武則天這麼說,也不再爭口舌之利了,忙叩首說道:
“聖人英明,願大唐與吐蕃永結交好。
觀賽完畢。
一場越演越烈的罵戰也匆匆結束,頗有種虎頭蛇尾的意味,但雙方都已經有了算計。
宮人先行退場,眾人高呼萬歲,隨後在禁衛以及太監的引導下,陸陸續續散去。
李顯和李旦迫不及待地跑到孟凡身側,一場擊鞠比賽拉進了彼此間的關係,故而,啪地一聲,兩隻手重重地拍在他肩膀上。
“表兄,真是神勇。”
“以後乾什麼事,叫上孤一起,絕不推辭,對了,二兄那座彆宅如何?若是中意,我出宮就派匠人過去修繕,將之改成道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