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安定坊。
一個身穿青色道袍的年輕男人盤腿坐在蒲團上,低聲誦念著經文。
而旁邊,則坐著兩個年輕女子。
不過,她們明顯來的有些晚,在對方誦經之前並未抵達,否則就不會出現此類事情了。
對於孟凡而言,若無特彆要緊的事情,今日這經文還是念全為好,以免衝撞了什麼,亦或不能全功。
而李令月也很乖巧,就默默盤腿坐在旁邊,當著三茅真君的麵,認真打量著孟凡,眼神中透出憧憬,不知聯想到了什麼。
眼見著公主犯花癡,上官婉兒不禁暗暗歎息,她也算看出來了,這位陸太史令似乎在修行太上忘情道,心中並沒有什麼兒女之情,隻是將李令月當成族中幺妹。
那眼神……其實跟太子李賢,以及周王、相王差不多,奈何天後娘娘隱約也在撮合這件事,經常放公主出宮來尋。
至於其中到底有多少深意,上官婉兒不敢去揣測,以免卷入其中。
篤篤篤……
敲木魚的聲音為誦經而伴奏,整個道場顯得朦朦朧朧,格外空靈。
至於為何敲木魚?
答:這本就不是佛門專屬,道家同樣有這種法器。
隻不過,孟凡手中的木魚與尋常不同,長約三尺,上麵刻畫太極道圖,由一黑一白兩條魚構成,白魚為陽,黑魚為陰。
白魚中生一黑眼,黑魚中生一白眼,即陽中有陰,陰中有陽之理。
《無上秘要》雲:
木魚清磐,振醒塵寰。
正因為如此,在道場之中誦念經文、敲擊木魚,可以起到震懾妖魔,使聲音傳入三界六道的作用。
而今日之所以如此鄭重,是因為中元節到了,這又稱地官赦罪日。
孟凡斬龍以後,在水府小憩一段時間,回了長安就開始著手準備此事,替李唐宗室那些亡故之魂祈福,同時也要為武家亡魂如此。
另外,不管是原先的世界,還是港島世界、民國世界,自身都是孤兒,且不知父母去向,可眼下卻不同,二老亡故不假,但卻有墳塋、姓名、生辰八字、祭日留下。
既然如此,同樣需要替自家親人誦經,為其祈求陰福。
綠瓦白牆,裝飾著鴟尾的屋頂舒展平遠,道香繚繞,上通金胭,下入幽冥,將外界爾虞我詐各種算計隔絕,純粹至極。
此等氛圍之下,上官婉兒心中逐漸平和,她自幼在掖庭宮長大,習慣了各種算計,看多了世間醃臢,但每次來到孟凡棲身的抱雲觀,各種麵具悉數卸下,不必為了保護自己,而掛起偽裝的笑容。
不多時。
誦經聲停止,孟凡緩緩睜開眼睛,一對杏眸湊了過來。
不消說,自是太平。
當她準備以熟悉的雀躍語調說話時,孟凡將食指放到嘴唇前麵,輕輕噓了一聲,低聲道:“三茅真君在上,肅靜,等會再說。”
“貧道要為孤魂野鬼再念一卷經文,助他們早日超脫。”
聲音舒緩,富有緩慢的節奏感,李令月乖巧點頭,在孟凡再度閉眼以後,將目光投向三茅真君神像。
不知又想到什麼,臉色一紅,恭敬行禮,既嬌憨又肅穆。
事實上,她本想為這三位尊神塑金身,以公主之尊,此事並不難,按照祖製:公主三百戶。長公主加三百戶,有至六百戶。
而母後疼愛她,如今食邑達一千二百戶,父皇前不久已經許諾了,往後自己出嫁,會繼續增加,讓她成為大唐最受寵愛的公主。
按照曆史軌跡,太平公主尊號之前還將再加上兩個字:鎮國。
但孟凡當時卻拒絕了,齋戒沐浴以後,用泥土製作殿內諸神像,說什麼不拘泥於外物,心思足夠虔誠就好。
供奉護教天尊的靈官殿前,那副對聯也是這麼一個意思:
存心邪僻,任爾燒香無點益;
持身正大,見吾不拜又何妨。
一刻鐘過去,木魚聲止。
“郎君,好了嗎?”
“還有一道文疏要奏。”
麵對這個剛到豆蔻之齡的妹妹,孟凡異常耐心,結束誦念以後,先是回答李令月,再收起法器和禮器,朝著三茅真君像行禮。
中元地官於七月十五日釋放出地府全部鬼魂,並赦免或者減輕其罪愆。
而諸路鬼眾都要出離冥界,接受考校,這一天,各地道觀多遵循祖製,例行設醮為地官慶賀誕辰。
同時,十方善信出資設齋為祖先求冥福,請地官老爺赦免罪過,早升天界。
一卷經文為李唐宗室。
一卷經文為武家先人。
一卷經文為此生父母。
一卷經文贈孤魂野鬼。
今時今日就剩一件事未曾做,就是上疏恭賀地官清虛大帝誕辰。
“婉兒姑娘,可曾幫貧道擬好文疏?”
“自然。”
眾所周知,道長文采不行,這祝壽文疏又最好寫上,畢竟修行不僅僅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事故。
師門那些前輩、祖師爺,自不必提,護短得很。
先前有丹天伏魔院,隨後是雷祖天尊,關係都認真維持著呢。
上官婉兒俏生生站起來,從袖口中遞出一張疊好絹布。
唐朝女子喜好男裝。
如此,既全了禮法,又滿足自身對出行、遊玩的需要。
隻見她與太平一樣,上戴輕薄渾脫帽,身著窄袖緊身翻領長袍,下著長褲,足登高腰靴,與街邊男子彆無二致,就是花紋和材質很是精致,明顯是出身名門大戶。
不過,二人並非真將自身打扮成男人,臉上皆施過脂粉,黛眉畫得猶如柳葉一般,額間點有花鈿。唇上塗著胭脂,看起來端莊又不失嬌媚。
目光快速掠過文疏,孟凡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不愧是皇家禦用才女,往後在唐朝,逢年過節給大神們祝壽,都得麻煩她了。
接下來就是親自謄抄下來。
這個嘛,孟道長還是會的,不必假於他人之手,畢竟畫符最考驗書法功底,道教高人一般都是書法名家,備受蘇軾等曆代文豪推崇。
“弟子孟凡沐手拈香,叩乾上言。”
“叨逢盛世,忝列人倫。每感天地之恩德不儘,頓覺三元之覆佑難酬。今值天運儀鳳二年七月十五日,適逢【中元普度】之辰。”
“就於壇前,焚香叩首。上啟十方大聖,中啟三元天尊,下啟九幽諸真。具有朝禮疏文,恭對敷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