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師小規模調動部隊,沒誰會在意,就是大總管李敬玄愈發糾結了。
“此中艱難啊。”
戰事、內鬥,都讓其不得不謹慎。
而孟凡的態度愈發明確。
說句不好聽的實話,李敬玄如今都有種做其門下走狗的衝動,他處境太尷尬了,分明是天後羽翼,卻被當成棄子對待,而太子和皇帝又拿他當寶,推進根本把握不住的隴右,跟吐蕃蠻子打交道。
亮眼戰功!
目前破局唯一之法。
說實話,再怎麼紙上談兵,李敬玄也清楚石城有多重要,可他舍不得死那麼多士卒,萬一硬骨頭沒啃下來,還把牙口給崩掉,那處境就更糟了……實在這沒魄力。
而孟凡,於公是軍師,有玄法傍身,於私是二聖眼前紅人,隱約將成為駙馬,真到了大禍臨頭之時,能夠替自己求上情。
要不冒一次險!
趁吐蕃人沒琢磨過來,發兵攻打石城?
而內鬥並不局限於漢家帝國,顯然有政治的地方就有傾軋。
吐蕃使團消失的第三天,李敬玄準備召集眾將之前,有上千人馬呼嘯而來。
遠遠地,孟凡看到了他們的旗幟形狀和兵器軍容,明顯不是隴右唐軍,王孝傑說,這是吐穀渾軍隊。
小袖、小口挎,大頭長裙帽,以及用來避風沙的羅冪。
顯然,並非來者不善。
上千人馬罷了,撞進有城池依憑的十餘萬唐軍,真要圖謀不軌,跟送死沒什麼區彆。
“汗王求見唐使!”
吐穀渾,唐朝小弟。
大唐立國之初,他們非但不願意臣服,還時不時劫掠邊疆,最終被打得差點滅國,老王直接被斬首。
自此以後,就變得忠心耿耿起來。
而天朝打仗,一向講究師出有名,此次征討吐蕃的首條理由就是替盟國出氣,拿回故土。
隻不過國與國之間的關係沒那麼簡單,唐朝最近十年在西域的威望不如過往,吐蕃真能與之爭鋒。
故而,吐穀渾內部也分裂了。
一部分親唐,另一部分投靠吐蕃。
奈何隨著帝國將注意力集中到遼東,後者勢力暴漲,畢竟說到底還是大唐沒以前有本事了,不能替小弟主持公道。
“一起去迎接汗王吧。”
國家再小,隻要肯親近大唐,都會受到禮遇,尤其是這個節骨眼,能聯絡到盟友襄助,必然是極好的事情。
城外,士卒戒備森嚴。
孟凡看到一隊人快步走來,為首者衣著華貴,繡著一種暗金色的圖騰,好像是個飛禽,但又像走獸,中原地區沒有,道家典籍裡亦不曾記載。
一種不倫不類的神獸。
道長默默下定義。
此時此刻,負責保護汗王,充當儀仗的武士們麵容莊嚴,儘力為自家王者營造神聖威嚴的氣氛。
不過,唐軍這邊幾個大人物連萬邦之主的天可汗都經常見到,怎麼可能被區區吐穀渾汗王所震懾。
就是有一點令人嘖嘖稱奇。
隊伍前列竟然有個女人,饒是孟凡也不由得又多看了幾眼,深眼窩,眸光很勾人,一笑起來,更帶有異國風情,簡直給人一種含情脈脈的錯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