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中期,中原的老百姓開始種植葡萄釀酒,並引進了歐亞葡萄,招來釀酒藝人,用西方製法開始製作葡萄酒。
據《太平禦覽》,漢武帝在“離宮彆觀傍儘種蒲萄”。
至唐朝,葡萄酒在漢末沉寂數百年後,又達到了巔峰。
唐太宗從高昌國獲得馬乳葡萄種和葡萄酒釀造法後,不僅在皇宮禦苑裡大種葡萄,還親自參與葡萄酒的釀製。
葡萄酒文化的鼎盛時期,是在元朝。元朝統治者對葡萄酒非常喜愛,規定祭祀太廟必須用葡萄酒,並且還在山西太原、江蘇南京開辟葡萄園。
酒類的稅收,非常高。
聽到這話,這釀酒人激動得眼淚都要出來了,他聽說過葡萄酒,但還從來沒有喝過,應該是非常好喝的酒。
四殿下喜歡,那將來很多有權有勢的人也會喜歡,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方向。
不得不說,北京城的老百姓們在經商一途上,有了不少經驗,知道將貨物賣給有錢人賺取的利潤會更多。
近子時了,徐皇後不放心,派人出來找朱高燨回去,老百姓們還想和四殿下說說話,城裡的老人看到了,道,“四殿下還是個孩子呢,今天趕了這麼老遠的路來,沒有休息,就被你們拉來說話,總要讓人孩子休息休息。”
這樣一說,眾人就不好再留朱高燨了,臨走的時候,這個塞雞蛋,那個塞紅薯,這個塞包子,那個給饅頭,朱高燨不肯要,眾人非要給,沒辦法,他隻好一樣拿了一點,老百姓們一直將他送到了府門口,看著他進了大門,才散去。
朱棣讓徐氏去睡了,他自己等著,看到兒子興致勃勃地回來,忙問道,“什麼事說得這麼高興,連家都不肯回了?”
“爹,說來說去,都是說些發財的事。北京城的經濟可以再往上走一波了,我今日教給他們不少新鮮名堂,等他們自己去摸索,將來遷都之後,爹可以在北京城辦一些博覽會,有食品博覽會,家具博覽會,各式各樣的博覽會,拉動各地的經濟。”
朱棣一聽,這是顯示國力強盛的好事啊,點頭道,“那時候,鐵路和馳道基本上都通了,南來北往也容易,可以這麼搞,辦博覽會,也可以邀請其他一些國家前來參加,拉動整個世界的經濟發展。”
朱高燨明白他爹心裡這點虛榮心。
錦衣夜行有什麼意思,人發達了,國家發展好了,自然要向外麵秀肌肉,道,“等建了宮城,就在那邊的工業園區建一座大會場,上下好幾層的那種,再多建幾棟大酒樓……算了,酒樓這個錢,我和爹來賺吧,到時候,來參加博覽會的,不管是誰,自己掏錢吃住,咱們雖然是上邦大國,可也不是冤大頭。”
曆史上,每有附屬國前來朝貢,拿一張餅來,就必然會要帶個披薩回去,朱棣沒少被人詬病,覺得他是花錢買虛榮心。
朱高燨其實也不讚成這麼做,但曆史上的朱棣,想必也是因為自己篡位就國而心虛,才想要花錢買個好名聲。
朱棣現在是佛係皇帝,什麼都是兒子說了算,兒子拉著他掙錢,他當然樂得高興,“你娘已經睡了,你也不必去請安了,不早了,爹也困了,有什麼事明日再說,先休息。”
朱高燨回到了自己的院子裡,熟悉的院子,讓他覺得很心安,一股親切感撲麵而來。
狗兒已經迎了出來,以前的下人留了不少在這裡守著,一應的規矩還是照舊。
朱高燨沐浴一番後,也沒有就去休息,而是在燈下,將今日說好了要寫給他們的秘方全部寫了下來,交給狗兒,讓他第二天拿給餛飩張他們。
朱棣在北京城待了十日,參觀了不少工廠,看了新建成的工業園區,水泥鋪路,規劃得齊齊整整,雖然占了不少良田,但占老百姓的卻沒有多少。
郭資為難道,“選址也隻能先選在這裡,選得太遠了,要修的路也很遠,運輸成本也增加了,臣和金忠看了好些地方,最後決定還是定在這一塊,這塊地原本是一個姓袁的鄉紳,讓出來後,臣用彆的地方的地補償他一部分後,答應讓他做其中的一兩個零件,再就是承諾他袁家的兩個孩子入大明帝國學院。”
朱棣心說這就是問題,若這地是我大明的土地,收回來了,了不起給點補償,還要補償他一塊彆的地嗎?
朱棣道,“以後,遇到這樣的事情,多和四殿下商量,已經拿回來了的土地,儘量不允許再補出去。”
郭資想到這次就為了土地,費了不老少勁,深覺土地在這些鄉紳們手中的害處,忙點頭道,“是,臣一定和四殿下多商量,四殿下就是比臣等要聰明多了,遇到問題,總能想出很好的法子。”
朱棣喜歡聽這話,見不遠處,寧王和周王來了,便讓郭資去迎一迎,兄弟三人幾日不見,見麵後,格外親熱。
周王道,“臣聽說皇上來了,昨日就想來見,想到皇上頭一天剛到,必定是辛苦萬分,這才今日請見。”
朱棣笑道,“這一路來,跟你們嫂子和侄兒一起,遊山玩水,倒也不累。聽說你們也把廠子建在這裡,走,看看去!”
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大的廠房,忙碌的工地,正在指導建設的大明帝國學院的學生,看到朱棣來,眾人都放下了手中的活計,來給朱棣請安。
“你們都忙吧,朕隻是隨便看看!”
看到這欣欣向榮的一幕,朱棣的心裡浮上來一種說不清的東西,才幾年功夫,大明竟然已經走到了今天這一步,他可以肯定,周邊的很多國家和地區,還處於刀跟火種的年代,而大明的工業,已經上升到了一個無與倫比的高度。
朱高燨正在查看油井,設備出了一點故障,時不時運轉不靈,在朱高燨的火眼金睛下,很快就將一個零部件的問題挑出來,修複之後,又開始工作了。
金忠陪著他,鬆了一口氣,“殿下,這石油是個好東西,既能夠提煉汽油柴油,又能夠把殘渣用來鋪路,還能夠……“
金忠有點說不上來了,朱高燨接著道,“還能夠提煉出一些高分子化合物,我這一次來,主要也是要給你們變一手煉金術!”
殿下每次說這些,必然會有高招,金忠大喜,“殿下,臣將所有人都召集起來,殿下給咱們說一說?”
“好!”
朱高燨眼下是極為相信他培養出來的第一批人才了,煤焦油的利用眼下也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若是想要將工業發展做一個大的提升,必須有新的原材料新技術投入使用。
靖難之役時的油井,采用的是非常原始的抽油方式,用絞車將石油從油井裡提出來,堪堪滿足當時的幾輛拖拉機的用油量,二十四小時不間斷抽油,才稍有盈餘。
這口油田,開發量非常小,眼下還是一口自噴井,用了動力采油,采油量大大增加,足夠眼下大明的消耗。
朱高燨卻很難高興起來,隨著工業的發展,石油將會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如眼下的大明,石油已經成了戰略資源,一旦沒有了石油,大明的軍隊就將處於癱瘓狀態。
吃過肉的人,誰還願意回到吃糠的年代?
看來,去非洲弄石油,也是一件迫在眉睫的事啊!
朱高燨道,“這是老祖宗留給我們這些後人的資源,用一點就少一點。我大明暫時隻開發這一口油井,將來要用,咱們到彆的國家去搞,不要用我們自己的。”
金忠聽得一愣一愣的,“殿下,咱們去哪裡搞?若是去彆的國家搞,彆人會給嗎?”
“不給咱們不會花錢買嗎?誰還會嫌銀子咬手?隻要咱們願意花錢,還怕他們不自己送上門來?”
朱高燨指著北麵,“咱們北邊那個國家,眼下叫莫斯科大公國吧,他們那邊的石油,天然氣非常多,咱們可以先去那邊弄石油,再慢慢地把管路鋪設到非洲去,非洲現在是茹毛飲血的年代,咱們去幫他們發展一下經濟,把他們遍地不要的垃圾買回來。”
這話,金忠是絕對不信的,不過,能不用自己的儘量不用自己的,特彆是這種不可再生資源,這個道理,金忠還是明白,他鬥誌昂揚,“殿下,隻要您吩咐,讓臣做什麼,臣一定全力以赴。”
說到這裡,朱高燨暫時給大明定了一個方向,在運用資源方麵,這一次他親自帶隊去澳大利亞,給南邊的商人們領個路,將來,南邊發展,鐵礦石就靠澳大利亞提供。
而北邊,他暫時盯向了俄羅斯,也就是莫斯科大公國。俄羅斯的天然氣、石油,還有鐵礦石,都是不可放棄的資源,特彆是那種露天開采的大型鐵礦區。
雖然,俄羅斯的鐵礦石品位,明顯低於澳大利亞和巴西,不過,也不是沒有好的鐵礦石區,如此一來,就又需要他自己親自跑一趟了。
而眼下,大明和俄羅斯之間,還隔了一個北元。
朱高燨覺得,他已經容忍北元活得太久了,從澳大利亞回來後,就該解決北元的問題了。
聽說朱高燨要開課,所有的項目負責人全部都來了,在藩邸,昔日朱高燨兄弟幾個讀書的地方聚集,一個個手裡拿了紙和筆,規規矩矩地坐著,聽朱高燨講課。
這一次,朱棣和兩個兄弟,寧王和周王也都列席,坐在最後麵。他們的見識,眼下明顯跟不上這個國家的發展了。
“今天我給大家講的主要是石油,這是一種新的,對工業領域的發展有著巨大作用的原材料。我們經常說石油,其實,石油真正按分類來的話,包含原油、天然氣、天然氣液態以及,天然焦油等,我們習慣上喜歡把原油稱作石油。“
朱高燨用透明量杯裝了一杯原油放在桌上,他用教鞭指著桌麵,“之前,我們在研發拖拉機的時候,我們就開始提煉原油,用的是蒸餾法,不同溫度下得到的油品,有不同的用途,最後的殘渣是瀝青,我們用來鋪路了。那今天,我們再來利用另外一種天然原材料,就是煤炭,煤炭乾餾生產一種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是黑褐色粘稠狀液體,就是焦油,煤焦油中有著大量的化合物,從中,我們可以開辟出一門新的學科,叫化學。“
朱高燨道,“如果說之前,我教給大家的那些機械與電的應用叫做格物的話,那麼現在,我們要增加一門新的學科,化學。我將大家領進門,這裡麵有著廣闊的天地,要靠你們自己去摸索。”
朱高燨將後世德國的一套煤焦油加工工藝流程展示出來,這套工藝流程具有能耗低,分離出來的微量組分多,自動化程度低,關鍵還環保等優點,在後世,煤焦油利用率中,排世界第一。
之後,朱高燨講解了這些微量組分的應用,道,“這門學科利用起來,你們遇到的很多難題就會迎刃而解。當然,任何事情有利也有弊,將來,我要你們研發的方向是利用石油等這些化石原料提年後的副產品,經過聚合作用,做出高分子聚合物。“
接下來,他開始講這些高分子聚合物,“有些可以是石油化學工業的直接產物,比如合成樹脂,將來這門學科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可以取代鋼材,它們在有些方麵,有著比鋼材更好的性能。比如剛性大,蠕變小,機械強度高,耐熱性好,絕緣,不易腐蝕之類,我們暫且把這些材料命名為工程塑料。”
“工程塑料在一定的溫度下熔融,在一定的溫度下成型,經過高溫冷卻後,性能基本上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可以利用這種性能,做出我們想要的產品。”
“當然,這隻是我猜測的一個方向,眼下,我僅僅隻拿到了合成樹脂這一種材料,我隻是猜測,石油和焦油裡麵,應當會有很多這種不同的成分,這是一個神秘的世界,需要我們去開拓,尋找答案。”
但,即便如此,朱高燨的話,也給所有人都打開了一扇通往神秘世界的大門,特彆是大明帝國學院的學生們,一個個聽得非常認真,眼睛裡滿是探索的目光,他們急於去求證這個世界。
朱高燨道,“我也在這裡提醒各位,石油也好煤炭也好,都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大明雖然地大物博,我希望我們在利用這些的時候,多考慮我們的子孫後代。今天,我們多用一點,明天,他們就少用一點。”
“因此……”朱高燨看向他爹,“我的提議是,我們可以用我們有的資源去和其他的國家交換。”
寧王忙問道,“老四侄兒,這些哪裡有?我們去找,然後弄回來!”
不愧是朱家的種!
朱高燨笑道,“寧王叔,我們北麵那個國家有,不過,眼下我們要過去,北元把我們攔著呢。西南麵也有,那裡,這些玩意兒遍地都是,最多。將來,我們用管路把原油和天然氣運過來。”
“那些國家有這麼多有用的資源,他們豈不是比我們更加富有?”
朱高燨道,“他們屬於熱帶,一年到頭,吃穿不愁,又有石油,天天可以吃了睡,睡了吃,不需要發展什麼,更加不需要銀子。”
寧王感歎一聲,“真是天賜神國啊,真想去看看!”
朱高燨笑道,“寧王叔想去看,就去看。正好侄兒也不知道那邊到底如何,侄兒也是聽人說的。”
課上了約有兩個時辰,朱高燨說得口乾舌燥,他沒打算繼續說了,他不能還像以前工業剛剛起步的時候,什麼事都自己一個人來,若想要大明快速而又能夠穩健地發展,必須要培養人才。
朱高燨將教鞭放在桌上,道,“好,我知道的也就這麼多,大家有什麼不懂的,到時候再一起討論。”
學生們麵麵相覷,一時間,還沒有回過神來,也不知道要問什麼。
朱高燨正要走下講台,狗兒在教室邊上出現,他忙快步出去,朝教室裡的爹看了一眼,朱棣也起了身。
“發生什麼事了?”朱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