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看的也看到了,胡漢山擔心遭到毒打,趕緊站起來跑回了白壽園。
奶奶包了扁食,正等著他回去下鍋。
胡惟庸進不去白壽園的垂花拱門,管事大娘子一直在門口的廂房裡守著,隻要他一出現就會把他趕出去。
按照輩分,胡惟庸還得喊管事大娘子一聲姑母,隻能作罷,回到左丞相衙門處理政務。
用繁瑣的政務暫時填滿腦子,忘記臨江侯割袍斷義的痛惜。
胡漢山從長隨胡二那裡得到了消息,得知老爹胡惟庸已經去左丞相衙門了,帶著一眾狗腿子趕往了養濟院。
養濟院在張友聞的掌管下一切井井有條,不過讓一位治理江寧縣戶籍田產的戶房掌案,治理一個小小的養濟院。
著實是大材小用了。
張友聞沒有任何怨言,臨江侯長子陳鏞確實因為修繕官溝倒了大黴,答應了胡漢山以後做他的幕僚師爺,就一定會信守承諾。
胡漢山來到養濟院,走進銅釘大門,沒去找正在處理養濟院瑣事雜務的張友聞,找到了李老頭白婆婆兩口子。
聽說白婆婆去了宮裡一趟,印證了胡漢山所想的那件事。
老居士是個閹人宦官,曾經是皇帝朱元璋的師兄如悟。
胡漢山來到老頭子們和小男丁們居住的前院,瞧見李老頭正在青磚古井旁打水。
胡漢山心裡奇怪,按理說應該得到了加官進爵的賞賜,怎麼還在養濟院裡做營生:“李老伯怎麼沒搬出去,雇上幾個粗使婆子照顧,怎麼還在養濟院裡。”
“難道皇帝陛下沒有賞賜你家官爵。”
李老頭知道大善人胡漢山不是在趕他走,趕緊給大善人抱拳:“哈哈,說起這事還得多謝大善人營造了養濟院,要不然宮裡的那位公公也不會把我家老婆子的事情告訴皇帝陛下。”
李老頭感謝完胡漢山,解釋了還住在這裡的原由:“陛下賞了老頭子一個知縣,老頭子粗人一個,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真要是當了父母官不就是害了一縣的老百姓。”
“再說了,官兒這個東西最不牢靠,今天能當上,明天就能沒了。”
說到這裡,李老頭嘿然一笑:“老頭子就找陛下要了一些田產,本想是隻要五六十畝中田就夠了,誰知陛下直接要把五千畝官田還是上等水澆田賞賜給老頭子一家。”
“這可把俺給嚇壞了,趕緊磕頭,最後陛下咬定了五百畝上等水澆田不肯再讓步了。”
一飯之恩,換了五千畝上等水澆田。
這份富貴誰見了都會心驚,能夠不多要已經算是不得了了,沒想到李老頭居然哭著求著驟減到了五百畝。
李老頭看見胡漢山不理解的眼神,歎了口氣說道:“誰不想要自家的田產越多越好,可惜啊,俺們老兩口還能活幾年?”
“老婆子還活著的時候,那些鄉紳老爺們不敢侵占俺家田地,等俺們老兩口不在了,孫兒不是舉人老爺,又沒有宗族可以依靠。”
“孤兒寡母的怎麼可能守得住五千畝田產,隻是五百畝的話還好一些。”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