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澄的手掌伸向馬車內的黃花梨小圓桌,端起了豆青釉蓋碗,心滿意足的喝了一口。
小侯爺趙慶元這麼一個細微的動作,就讓黃子澄心底明白了,東主徹底認同了他。
黃子澄隻是輕輕喝了一口,眼前一亮:“好茶!這可是每年都會采摘一批上品進貢到宮裡的黃山鬆蘿茶。”
黃子澄不免多喝了幾口,心滿意足的說道:“想要結交當地的官僚鄉紳不難,這事還要落在賑災糧食的發放上。”
“隻要咱們把正賑災糧食交給當地的官僚鄉紳發放,當地官場就得承了東主的人情。”
“剩下的就是靜待這件事傳出去,東主放心,學生一定會發動人脈替東主鼓吹這件事。”
趙慶元請來江西師爺,可不隻是讓他們來出謀劃策,更為看重的還是他們身後的官場人脈。
江西師爺能夠聞名大明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江西師爺們背後複雜而又龐大的各種同鄉、同年關係。
這五百兩銀子的一部分,就有著買一次江西師爺的鼓吹。
黃子澄多喝了幾杯黃山鬆蘿茶,智珠在握的說道:“學生對於胡漢山有所了解,以他喜歡與官僚鄉紳作對的習慣。”
“恐怕不會輕易答應讓官僚鄉紳來發放賑災糧食,這裡麵的門道或許以前不清楚,現在嘛,張友聞應該全部告訴他了。”
趙慶元最為擔心的就是這一點,擺出了洗耳恭聽的樣子,等著黃子澄的計將安出。
黃子澄這些年來見識過很多棘手的差遣,但是像胡漢山這般的不合常理,還是第一次見。
胡漢山作為權傾朝野的左丞相嫡長子,可以說是天底下頭一份的官僚縉紳。
這段時間以來,從來沒見他維護過官僚縉紳,反倒是一直在和官僚縉紳作對。
當真是拿起筷子吃飯,放下筷子就摔碗。
這事放在其他師爺手上,應該是難以處理的十分棘手。
黃子澄卻不怎麼當做一回事:“賑災糧食的發放,看似需要經過胡漢山的同意。”
“但是按照官場的規矩來,誰能獲得寧國府官員的支持,賑災糧食的發放就由誰說的算。”
黃子澄指了指後麵的幾輛馬車,神態悠閒的說道:“涇縣隸屬於寧國府的管轄,所以這一次賑災就派遣了不少官吏跟過來。”
“其中最為重要的三人,全都與學生有著不淺的關係。”
趙慶元聽到他挑明的關係,知道這一次提高官場名聲的謀劃,基本上就十拿九穩了。
趙慶元不禁在心裡感謝韓國公李善長,前幾天去大報恩寺的禪院求教,就是李善長否決了他要請名聲最大的方孝孺,提出了讓他去請名聲稍遜一些的黃子澄。
看來真應了那句話,不一定要請最好的師爺,一定要請最對的師爺。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