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老臣今年已經七十多了。”呂昶哀歎:皇帝你是想累死老臣啊!
隨著六部製的弊端的不斷顯現,讓朱元璋意識到了,對六部製的改革勢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以前在朝廷貧窮的時候,國家人口少的時候,六部運轉起來十分順暢。
但隨著大明越來越強盛人口越來越大,六部製的運轉,就越來越顯得力不從心。就像一副已經生鏽了的齒輪,拉不動龐大的機器。
六部製之所以能在隋朝唐朝宋朝施行的很好,完全是因為那幾個朝代繁榮程度不夠。
如今大明的繁榮超過曆朝,必須要改進朝頂的行政製。
不過想要改革流傳了千年的朝廷行政機構,是一件天大的事情,其中蘊含著強大的治國理政智慧,隨便動一動都關係著大明的興衰。
必須要要有全盤周密的計劃,否則一旦冒然改製,各部運轉不起來或不順暢,朝廷就亂了。
“看來,這件事情,還必須得向秦先生請教。”朱元璋也知道茲事體大,心中暗暗想道。
……
“陛下。”這時候,胡惟庸上前稟奏道,“福建沿海一帶漁村,又遭到了倭寇們的襲擊。那些倭寇來如風過林,去若鳥辭枝,百姓不堪其擾啊!”
中書省權力很大,地方上的奏折需要通過中書省分門彆類撿視之後,然後再遞交給皇帝。
美其名曰,不想皇帝太過操勞。
當然皇帝隻有一個人,也沒有足夠的精力管理全國事務,這就是中書省的作用。
因此很多事情,皇帝是第二個知道的。
“那些倭寇真是太可惡了,簡直就像蒼蠅一樣讓人厭煩。”朱元璋神情冷冽,也懶得草擬什麼聖旨了,直接道,“傳旨下去: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夥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遵旨。”李善長道。
“稟皇上,軍器局的第二批神機火槍,三千杆已經製造完成,正準備交付兵部。”工部尚書單安仁上前說道。
“你這批神機火槍製造的也太及時了。”朱元璋聞言大喜,“自從神機火槍問世以來,還沒有在正規戰場上展現過它的威力。”
“新武器神機火槍,是時候該拉出來溜溜了。”
“倭國這次襲擾我東南沿海,看樣子是主動想試試。”
文官們聞言頓時一陣沉默,張大了嘴巴:皇帝,這是又要打仗了?
“以前,中原王朝從福州,江浙一代出海,想要抵達倭國,數次都遇到風浪铩羽而歸。鑒真和尚東渡六次,才成功到達倭國。由此可見,從中原出海前往倭國是行不通的。”朱元璋道,
“不過,高麗目前已經歸屬於大明版圖,因此可以從高麗白水港出發,遠征倭國。”
“咱已經決定了,派遣一支大明東征軍遠征倭國,狠狠給倭國人一個教訓。就派遣一位能征善戰的將領,率領五萬精銳前往。”
文官們聞言都不接話,他們不想打仗,便讓皇帝在那裡自說自話。
而那群武將們,則是一個個笑逐顏開,驚喜無比。
五萬精銳遠征倭國,而且還能配備三千杆神機火槍,這條件簡直是碾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