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行軍不急,但朱棣還是打算立刻動身,前往高麗,督促恭湣王幫大明水師打造戰船。
……
次日。
燕王朱棣帶著虎符,和皇帝賜給的征倭將軍金印,和胡惟庸會麵了。
二人準備先趕往遼東,然後等候接到調令的幾個衛,帶兵和他們在遼東會合。兵部調令下達後,會利用專門通道,加急送達。
接到調令的幾個衛會馬不停蹄的趕來,絕對不會延誤。
延誤軍期,是殺頭的大罪。
也就是說他們兩個現在身邊還沒有兵,又不是從京衛調的。
隻帶了少部分人手,押送三千杆神機火槍隨行。
“恭喜燕王殿下,此次遠征倭國,必將馬到成功並青史留名。”剛一見到燕王,胡惟庸就樂嗬嗬的道。
“同喜,同喜。”朱棣道。
“記得當年皇上征討陳友諒的時候,燕王殿下不到十歲就不遠萬裡,隻身前往前線戰地。”胡惟庸道,“燕王殿下的武功韜略,從小就展露鋒芒。”
“胡相在那個時候坐鎮金陵,確保前線供給,在後勤方麵你也是一把好手。”朱棣道。
“全賴皇上運籌帷幄。”胡惟庸道。
“行了,你我就不要胡相吹捧了。”朱棣道,因為都是淮西人,朱棣對他還是感覺比較親切的,“此次遠征倭國隻許勝不許敗,胡相有什麼好的進兵方略嗎?”
雖然表麵看起來,他們此次征倭,是必勝的局麵。
但如果因此就輕敵,就是腦殘了。
秦宇經常告訴學生們,要在戰術上重視敵人戰略上藐視敵人。
“具體戰略,目前還沒有。”胡惟庸道,“需要我們到了高麗,了解到當地的水情,風向之後,才能做出判斷然後商量應敵策略。”
“恭湣王的部將,經常和倭寇交戰,想要了解敵情,必須找恭湣王。”
“不錯。”朱棣歎息一聲道,“此外,兵部給我們調的龍驤衛、豹韜衛、飛熊衛,雖然都是能征善戰,但一個個都沒有經曆過水戰,更沒有海上作戰經驗。”
從他的歎息中可以聽出,朱棣想要的是湯和以前的部下。
胡惟庸聞言並沒有答話,如果調湯和的舊部,就不能調李文忠,馮勝的舊部。
況且湯和以前那些經曆過鄱陽湖水戰的舊部,也沒有多少,有的跟著常茂去了瓊州,有的跟著湯和去了開港,最多隻剩下一個衛。
燕王你隻能將就著用,世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燕王殿下,你對目前的倭國了解多少?”胡惟庸轉換話題,問道。
“回去之後我也查閱了一些倭國資料。”朱棣道,“倭國現在的將軍叫足利義滿,倭國的最高掌權者不是皇帝,而是將軍。也就是說將軍就是他們的皇帝。”
“不錯。”胡惟庸笑道,“因為迫於中原王朝的壓力,他們是連稱帝,稱皇都不敢。”
“此外,倭國人極其矮小,不過雖然矮小卻非常彪悍,凶殘。”朱棣道。
“此外,臣還獲知了一個消息。”胡惟庸有些得意的說道,“倭國室町政權的將軍足利義滿,在外有個當和尚的親弟弟叫一休宗純,乳名千菊丸,號狂雲子、瞎驢。”
“這真是一個天大好消息。”朱棣立刻敏銳的從裡麵嗅到了陰謀的味道。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