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海外之人想加入我大明籍?”朱元璋聞言有些驚訝,“這可是從未出現過的事情。”
“不錯。”劉仲質道,“記得在元世祖年間,有海外之人名馬可波羅,從伊太利到來我中華大地居住十餘年,都未曾提出要加入元籍。”
“縱觀我華夏千百年的曆史,倒有不少胡人和漢人雜居,時間久了逐漸歸化的先例。但西洋人請求加入中原王朝,還是頭一遭。”
“由此也證明了我大明繁榮昌盛,讓西洋人都羨慕不已。”
“總共有多少人求著加入?”朱元璋問道。
“大約二百來人!”
“二百來人,這麼多!”朱元璋驚訝。
“他們大多數是海外行商的親眷。”劉仲質道,“自從陛下鼓勵和海外通商之後,加上商部尚書沈萬三的努力,來應天府經商的海外商人絡繹不絕。”
“大街小巷之中,隨時都能見到一些金發碧眼的西洋人,出沒在百姓之中,分外醒目。”
“金陵港口裡麵停靠的商船,鋪滿了江麵。”
“據應天府尹統計,到目前為止,到應天的西洋之人已有數萬人次。”
“嗯,嗯。”朱元璋聞言點頭。應天府目前的繁榮情況他是清楚的,也曾親自去看過。
當他和馬皇後一起出現在金陵港的時候,一群金發碧眼的海外商人,和大明官員百姓,一起向他們行跪拜大禮,場麵極其壯觀。
光是繁榮還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商業的繁榮,為朝廷增加了巨額稅收。
最近一個月商部交上來的稅銀,就抵得上朝廷過去一年的所有賦稅收入。
以前朝廷的主要稅收來源,是鹽、鐵、茶等生活必需品,而今朝廷收入,商業稅收占大部分。因此朱元璋已經下旨降低了官鹽的價格,讓老百姓的日子過的更好了。
那些海外商人經營的商品,主要是工藝品。把海外國家的特產運到大明來出售,又從大明把茶葉,瓷器,絲綢,香水運回他們的國家。
大明的香水,如今比瓷器,絲綢還要受歡迎。
“這些商人的親眷來到大明之後,親身體驗到了我大明王朝的富庶,和文明先進。被我悠久的中華文化,和中華美食所吸引,便打算留下來不走了,永久留居大明。”劉仲質道。
“臣請陛下,是否給與他們大明籍,讓他們永久留居應天府?”
“你對此事有和看法?”朱元璋並沒有回答,而是先問他的意見。
“臣覺得,可以給他們大明籍。”劉仲質想了想道,“我大明乃天朝上國,理當兼容並包。曆史上不是已經有不少胡人歸化嗎。”
“此外多和海外交流,我們也能更加了解海外國家的風俗和習慣,有利於我華夏民族博采眾家之長。”
“嗯。”朱元璋聞言微微點頭。
“此外臣還建議,給那些取得大明籍的海外之人多一些優待和照顧。”劉仲質道,“畢竟我們是禮儀之邦,對外來人要以禮相待。”
“他們不熟悉我們的語言和習慣,在生活上適當給與一些照顧,也是應當的。”
“你打算給他們什麼樣的優待?”朱元璋聞言,語氣一變,淡淡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