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當然知道羅貫中這本書,對他們征討倭國的重要性。
不過,真正聰明的人,不會在主子麵前顯示自己的聰明,而是處處讓主帥表現出他的英明。
也就是說,當好主子的捧哏,才是真正的聰明人。
朱棣迫不及待的翻開了羅貫中寫的書,《彌生戰國誌》,看其內容。
第一章:徐福東渡遇海怪,扶桑神樹現神光。其大致內容是,在彌生時代,徐福率領船隊帶著三千童男童女,在東渡的海上遇到了恐怖的海怪。差點集體葬身大海的時候,突然發現前方的島嶼上,有一棵巨大的扶桑神樹,發出萬道神光擊退海怪救了他們。
之後的內容是,徐福帶著人登上了島嶼,發現當地土著還過著原始人的生活,於是開始教他們耕種,醫藥,和文字拯救萬民……
書是兩本,一本是古文版的,一本是會同館譯語官,用倭國文字翻譯的倭文版。
隻有三十章的內容。
“胡惟庸,你對羅學士寫的這本書怎麼看?”二人看完之後,朱棣問道。
“羅貫中不愧是大文學家。”胡惟庸道,“把小說,寫的都像是曆史了。”
“這就是他們的曆史。”朱棣笑道,“倭國文化落後,根本沒有像樣的曆史小說。如今這本《彌生戰國誌》,他們還不奉為圭臬?”
“不錯。”胡惟庸道,“而且其內容也沒有刻意貶低倭國的意思,讓倭國百姓更容易接受。”
“其內容有神話的元素,倭國文化受大唐文化影響深遠,所以他們更能接受,其中那些神異的東西。看了之後會更加敬畏徐福,以及扶桑神樹。”
“世界上又有哪個地方的人,不敬畏神明呢?”朱棣道,“所以用神明去征服他國,是最鋒利的利器。”
“等大明水師登陸倭國本土之後,就大規模的刊印倭文版的《彌生戰國誌》,然後分發給每一個人。”
“隻可惜,整本書隻有三十多章,內容太少了點。”胡惟庸道,“內容少了,人們就不夠看,征服倭國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至功虧一簣。”
“羅學士太懶了,十多天才更三十章,平均每天才更兩章。”朱棣也皺眉道,“要等他寫完我們才能征服倭國,豈不是要等個一年半載?”
“不行,絕對不能讓他寫這麼慢!”
“而且羅學士是在應天寫書,新寫的內容,要傳到我們這裡來,就算用八百裡加急送達,也需要很長的時間。”胡惟庸道,“所以屬下建議,殿下再遞一個軍情奏報上去,陳述羅學士這本書的重要性。然後讓皇上,用馬車把羅學士送到這裡來寫。”
“在路上也不能讓他停,就在馬車裡麵邊走邊寫,絕不容許他斷更。”
“不錯,必須要這麼做。”朱棣點頭同意,“用武力是很難征服凶悍的倭國人的,必須要加上曆史和文化。而那些承認徐福是他們祖先的倭國家族,就是我們的突破口。”
“武力是一把利劍,曆史和文化是另外一把利劍,二者缺一不可。”
“而且文化這把利劍,甚至比武力更加鋒利,更加有效。”
“等羅學士到來之後,美酒美食招待著,高麗美人伺候著。”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