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害怕去晚了,那些祭酒已經帶著弟子們離開了。
“賢者大人要講道了!”
“賢者大人要講道了!”
……
鑼鼓聲和吆喝聲響徹整個稷下學宮,頓時,引得各家學子紛紛走出來看個究竟。
“是哪位賢者?”
“莫非是張仙人第二次開講?”
“太好了!”
人群激動的議論起來,然後紛紛拿起蒲團,準備到講道台去聽講。
“不是,是皇上這個賢者!”吆喝的人說道,
“皇上要求所有學派,包括其祭酒,都到論道台聽他講道。”
“皇上要給我們講道?”人群聽了頓時楞在當場,瞬間沒有了剛才的激動。
“眾所周知,皇上雖然有雄才大略,在文治武功方麵都超越曆代帝王。但在學問上卻是半路出家,他能給我們講什麼道?”一人說道。
“這你就太小瞧我們皇上了。”旁邊的人不同意,“皇上雖然是後來才開始讀書認字的,但他聰慧無比,他的學識已經超過了很多人。”
“不錯。”另外一墨家弟子道,“皇上曾經親自給《道德經》做批注,叫做《禦注道德真經》”
人群聞言頓時沉默下來,沒想到朱元璋這個放牛娃出生的皇帝,在學問上其實並非像他們想象中那樣不堪,人家起碼已經著書立說了。
而且他還寫過不少詩詞: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敗殘星與曉月。
人家十七歲當和尚的時候,才開始讀書認字,到現在已經著書立說了,而且還寫過不少詩。而反觀人群,從五歲就開始啟蒙了,卻沒有任何建樹。
大家憑什麼瞧不起朱皇帝的學問?
“難道這就叫做天賦異稟?”一人說道。
“天賦異稟,再加上後天的努力,這才成就了當今的皇上。”旁邊的人回答道,“讓皇上成為三賢者之一,皇上這位賢者名副其實。”
“我等並非拍馬屁,皇上本來就著了書,寫了詩。”
“賢者大人如此,我等就更應該努力了。”有人感歎。
“賢者這次應該會給我們講兵家的學問吧?”又有人說道,“給我們講用兵之道,既然是講用兵之道,我們這些不是兵家的,好像聽了也沒什麼意義。”
“皇上如果肯給我們講用兵之道,簡直是太好了!”而兵家的弟子,兵者們卻十分激動。
朱皇帝是天生的戰術大師,謀略天才。
戰略眼光獨到而精準。
他創業所經曆的大大小小的戰役,基本上都是他在把控全局,而且幾乎沒有失誤。比如說打陳友諒,派徐達北伐攻打大都,都是他在遠程指揮。
遠方的戰局,幾乎和他預料的一模一樣。
而且全部都大勝了。
在行軍打仗方麵,劉伯溫、李善長,其實並沒有給他出多少主意,全靠他一個人的謀略。
李世民相當於拿著好幾十個億去創業,然後將一群民營小公司吊打、兼並。他爹李淵在起事之前就是唐國公,國公,整個隋朝有幾個?
而且唐國公還是所有國公中,勢力最大的一個。
坐鎮太原,不但有無數錢糧,還有幾十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