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沒有機會我們可以慢慢等,皇上不是一直在對外征戰嗎?”張瀟道,“所以徐達必定有一天會再次出征,隻要他不在應天府就好辦。”峜span
“隻是燕王太厲害了。”另外一張家人道,“扶持一個厲害的皇子當太子,並非明智之舉,因為他上位以後我們很難掌控。”
“所以對我們最有利的選擇,是扶持一個懦弱的皇子。”
“不錯。”
“不錯。”其餘的人聞言紛紛讚同。
然而作為家主的張賢聞言卻是一聲輕蔑的冷笑:“有能耐的皇帝,我們就無法掌控他了?爾等對權術的認識,還停留在最低的層級啊!”
皇位傳到第二代,就算皇帝再有能力,他們也有辦法左右朝政。
曆史上的朱棣厲害吧?峜span
然而他照樣被封建貴族拿捏了。
李世民也很厲害吧,他照樣沒辦法讓自己看中的兒子當太子。
朱棣是如何被封建貴族拿捏的呢?
朱棣當年其實是想立朱高煦為太子的,畢竟朱高煦一直跟隨者他南征北戰,在軍事方麵最像他。然而最後朱棣還是放棄了自己的想法,選擇了朱高熾。
朱棣常年領兵北伐,打仗打上癮了,然而每一次出征都缺錢。
是大胖子和那些貴族們搞好了關係,這才弄到了錢,讓朱棣有足夠的糧餉出去打仗。正因為大胖子和那些封建貴族們關係好,
赦免了建文身邊的文官,峜span
這才讓朝廷上下都支持大胖子,最後還給了他一個仁宗的諡號。
那些封建貴族拿捏朱棣的方法,就是錢,就是讓國庫空虛。用錢這一招,不但讓朱棣不能任意妄為,還改變了太子人選。
簡單的說,古時候的皇帝,如果看不清封建貴族掌握國家經濟命脈這一點。就算他再厲害,也逃不出封建貴族為他們編製的牢籠。
認為皇帝厲害就不好掌控,必須要培植一個懦弱的皇帝,那是最低級的權術。
牢牢掌握著國家的經濟命脈,讓朝廷上下的大小官員連通一氣,形成密不可分的關係網。把厲害的皇帝也掌控在手中,那才是高深的權術。
你皇帝再厲害,國庫沒有錢,啥也乾不了。
皇帝想要做什麼事情,滿朝文武都站出來反對……峜span
如果不是朱高熾和那些封建貴族關係好,和他們妥協,朱棣有資金五次北征?有資金編撰永樂大典和遷都?
簡單的說,大胖子就是朱棣和封建貴族之間的友誼橋梁。
朱棣看似沒有依賴那些封建貴族,其實是依賴了的。
而妥協的結果,就是朱高熾英年早逝,朱瞻基英年早逝。最後由太後攝政,三揚把持朝政,張居正把持朝政。
張居正和三揚可都是外人。
眼看這群人隻懂低級的權術,不懂高級的權術,所以張賢才會冷笑。如果他們掌控了經濟命脈,也就是掌握了國庫的錢,有什麼皇帝是他們不能掌控的?他們想讓國庫空虛就空虛想讓國庫有錢就有錢,有錢沒錢是決定事情是否辦得成功的關鍵。
然而,自從朱皇帝推行公田製,開發海外貿易之後,峜span
這些封建貴族,掌控朝廷經濟命脈的能力變弱了。以前的大明王朝的稅收是農耕稅收為主,而現在是以商貿為主。
公田製和大興商貿這兩條,可以說是動了封建貴族的根基。
以前是封建貴族點頭朝廷才有錢,而現在是不需要他們點頭,國庫就有錢了。所以這群人,才會對秦宇恨之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