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皇上之前已經給他們發錢了,因為柳家和趙知府的盤剝,很多人沒有領到手。如果他們沒有領錢到手,他們會說,朝廷懲治了柳家和趙知府,關我們屁事。”
“秦先生曾經說過,一鯨落萬物生。把貪墨的巨鯨打倒之後,讓那些小魚小蝦,都能大快朵頤,這是天道使然。”朱元璋感歎道,“所以把錢分給百姓,符合天道。”
“院長的話真是至理名言啊!”輔不黔感歎,“在江州這塊地方,以前生長著柳家這棵參天大樹,如今這棵大樹倒下了,下麵的根全部被斬斷了。那麼就應該讓這棵大樹的樹葉樹乾在地下腐爛變成養分,滋養這片土地。”
“這也符合以道治國。”
“自從先生離開大明遠征天方之後,沒有人指點迷津,稷下學宮的思想產生了分歧。”朱元璋道,“大家爭吵的不可開交,誰也說服不了誰。”
“敢問陛下,什麼思想分歧?”輔不黔問道。
“關於官吏和百姓關係的看法的分歧。”朱元璋道,“有的學者認為,在以道立國之下,百姓和官吏應該是羊和狼的關係。”
“狼存在的作用,是為了促進羊群的正常生態。”
“同時羊群也應該時時刻刻提防著狼,讓狼無法肆意捕殺羊。所以要在羊群中,加上‘警戒羊’。此外狼吃飽了就會睡覺,而官吏卻永遠也吃不飽。”
“所以,必須控製狼的‘食腹’”
“這稱之為‘狼羊說’”
“狼羊說,聽起來挺有道理。”輔不黔道。
“此外,還有的學者認為,官吏和百姓的關係,應該是水和舟的關係。”朱元璋道,“這種說法,取之於李世民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李世民的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起初描述的是君王和百姓的關係,但現在被這些學者,運用到了官吏和百姓上麵。”
“所以他們的主張是,讓百姓之水,擁有傾覆官吏這條舟的能力。”
“這是水舟說。”
“還有第三種,認為百姓和官吏,應該是魚和水的關係。魚生活在水中,遊動讓水活起來,一旦離開了水就無法生存。”
“這是魚水說。”
說完朱元璋感歎一聲:“唉!先生一走,各個思想風潮就出來了,也沒有一個統一的。由此可見,大明王朝,是一天也離不開先生啊。”
朱元璋不敢想象,如果大明沒有了秦宇,會是什麼樣子。
“這個問題……臣也說不好。”巨子聞言想了一會兒之後,慚愧的道,“臣的眼界,學識,都不及先生萬一,所以無法分辨這三種誰對誰錯。”
“知道和你說了也是白說。”朱元璋失望的道。
“抄沒來的錢,除了一半分給百姓之外。另外一半錢,用於民生基礎建設。”輔不黔岔開了話題,“院長那句想致富先修路說的太對了,江州隻有把路修好了,才能參與到商貿興旺的大潮中,從而讓百姓踏上富足之路。”
“同時還要開辦紡織工坊,香水製作,瓷器等行業。光靠土地生產出來的那點糧食,是不足以讓百姓富足的。”
“嗯,嗯。”朱元璋聞言點頭。百姓生活好了,他的江山自然穩固,百姓富了,稅收也會增多。這樣雙方可以達到雙贏。
並不是說他就是聖人,一心就隻知道為百姓。
為百姓,就是為他自己,為大明江山。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他為百姓爭得最大的利益,大明王朝就能無敵,這也符合以道治國。
“你們把一半錢分給百姓,一半錢拿來搞建設,就不打算給自己留點嗎,比如說給墨家弟子多發點俸祿什麼的?”朱元璋問道。
要知道,你們墨家弟子也是人,你們也要吃飯的。
你們不是神,你們也愛錢。
“稟皇上。”輔不黔道,“我們墨家弟子,一向倡導生活清貧,穿破爛衣服,以裘褐為衣,吃粗茶淡飯以自苦為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