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致現在葉向陽每發一個視頻,他都會反複地研究反複地看,然後從專業角度進行分析,寫學習報告。
今天也不例外。
發現有新視頻的時候,薛藝興奮了。
不過看了一遍之後,他就陷入了失望。
因為太普通了。
沒有深度,也沒有任何爆點,完全是配合警方的一個宣傳視頻。
就像例行任務一般,令人大失所望。
他還希望從這裡麵學到新的東西。
前麵幾期的視頻都非常有水平,不論是從采訪、視頻剪輯和文案,以及切入點等等,都有讓人耳目一新的地方。
例如上一期的警方破獲詐騙團夥案,又或者上上期的網約車行業的專題調查研究,還有在網約車亂收費的熱搜事件中引起網絡輿論時發出的回應,更是直接讓一向高冷的泱媒直接下場。
這些都讓他的期待一次又一次拔高,結果就這?
又重新把最新的視頻看了一遍。
薛藝本來都已經放棄了,結果被視頻中閃過的一張現場照片吸引了注意力。
以為是自己眼花的薛藝又看了一遍。
窩草!
他看到了什麼?
他居然看到葉向陽以受表彰的形式和警方領導站在一起的合照。
這是警方的表彰大會吧?
薛藝當即察覺到了不對勁。
隻是這個視頻雖然報道了今天下午的警方表彰大會,卻並沒有透露太多細節,很多地方都是一概而過。
太潦草了。
不過今天出席警方表彰大會的應該不止江城晚報一家媒體,薛藝上網搜了下,果然有其他家媒體的相關報道出來了。
707詐騙團夥案的舉報人。
離了個大譜!
儘管網上的報道並沒有透露葉向陽的詳細信息,但看到這個介紹,薛藝有種極度荒謬的感覺。
那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居民,居然是當時身為現場記者的葉向陽本人?
薛藝懵了。
情況不對啊!
薛藝明明記得,葉向陽還采訪過那個舉報詐騙團夥的熱心居民,采訪錄音直接就在視頻中出現了。
重新找到前兩天的那個報道視頻,薛藝直接拉到采訪這段,又聽了一遍。
完全是兩個不同的聲音。
采訪者原原本本是葉向陽本人的聲音,而被采訪者可以說是毫不相關。
這分明就是兩個人!
不對!
戴上耳機開始聽第二遍的薛藝皺起了眉頭。
薛藝要瘋了。
在反反複複聽了不知道多少遍之後,他終於確定,視頻中這段采訪錄音裡麵,被采訪者的聲音不是原聲。
聲音被技術處理過,甚至是直接合成的。
也就是說,那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熱心居民,是葉向陽為了隱藏自己身份,而故意捏造出來的。
更有意思的是。
相隔兩天,葉向陽又以這位熱心居民的身份,偷偷上了警方的表彰大會。
如此的明目張膽……
葉學長、葉大記者不會真以為沒有人認識他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