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後麵學他吃螃蟹的,往往就不值一提了。
眼下的情況就是這樣。
如果對方報道的內容,跟他們現在和後麵要了解調查的內容一樣,那麼他們接下來要做的已經沒有意義了。
當然,如果做得被對方更深入全麵,更有深度,也不是不可以。
不過這樣容易被打上跟風者的標簽。
按耐住有些煩躁的心,狄健繼續往下看。
很快他就發現,這是江城都市報針對拾荒者這個群體在街上展開隨機采訪的一個報道視頻。
主要的問題集中在“是否接觸過拾荒者”、“接觸的經曆”和“對拾荒者的印象及看法”這些,重點是受訪路人的回答。
看完整個視頻後,狄健反而鬆了口氣。
問題不大。
雖然也是關於拾荒者這個群體的內容,但跟他們所選擇的方向還是有很大區彆的。
狄健關掉這個視頻,再次回到群裡的時候,下麵已經有人開始評論了。
【老鄭的動作夠快啊,這麼快就弄了這個這方麵的報道出來】
【時機選擇的太好了,而且反應了大眾對拾荒者的看法,一定會火】
【不愧是鄭主任,新聞敏感度太強了】
【我怎麼就沒想到這個呢?痛失良機啊!】
【傾聽民眾聲音,很有意義的視頻】
看著眾人捧臭腳,狄健無語地搖了搖頭。
大可不必。
想了想,畢竟跟他們現在正在做的事情有關,狄健把這些和前麵的聊天記錄轉發給了葉向陽。
葉向陽現在正在查資料,看到狄健轉過來的群聊天記錄,也是愣了下。
看到自己上午出去“體驗生活”居然被人拍到並且傳到網上,還被一群同行發現並嘲諷,葉向陽覺得有點好笑。
表麵上和和氣氣,背地裡截然相反的兩幅麵孔,他早就已經見過不止一次了。
還挺有意思的。
不過看到後麵,尤其是江城都市報的那個視頻後,他的心情就不是那麼好了。
倒不是因為撞題材,對方和他要調查報道的內容,也就涉及到了相關的群體,本質上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區彆。
【不喜歡這種人,很霸道,天天占著垃圾桶,找垃圾翻得到處都是,一點都沒有道德羞恥心】
【我們樓下就有,占用樓道放垃圾,現在天一熱,搞得臭氣熏天的,跟她說了清理掉也不聽】
【遇到過一次,為了拿走瓶子,把我沒喝完的礦泉水倒了,問都沒問我意見】
【撿垃圾的人身上很不乾淨,還整天到處翻垃圾桶,身上臟死了,不知道會不會攜帶什麼細菌和病毒】
這些是視頻中受采訪者的一些言論。
受采訪者的回答沒有問題。
現實生活中,葉向陽其實也遇到過類似的問題,確實有他們說的情況存在。
但視頻的剪輯有問題。
視頻中放出來的采訪,全都是負麵的回答,而且一些提問本身就帶有很強的引導目的性。
葉向陽明白這樣做的原因。
就是為了製造話題性。
不可否認,拾荒者的群體中,確實是有存在一些不太好的現象和問題,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壞人。
隻是江城都市報的做法太惡劣了。
明顯就是想要引起關注,刻意製造話題,挑撥輿論。
甚至為了流量,以偏概全地引導和傳播偏見。
葉向陽拿出手機,上網看了看。
果不其然!
在江城都市報賬號主頁下的視頻評論區,滿滿都是譴責和批判的聲音。
十幾分鐘的時間,評論數已經過千,並且還在迅速增加……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