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網上對《驢得水》好評如潮,但最終的票房還是跟王多魚預想的一樣,並不是很理想。
隻有1.1億。
其實這對於一部不跑路演,沒有宣傳的電影來說基本是個奇跡了。
但王多魚知道,就算是路演首映禮宣傳什麼的全部伺候上,也最多隻有兩億。
畢竟這電影在他前世的最終票房隻有1.7億。
多出來那幾百萬兜兜轉轉最後能到王多魚手上兩百萬就不錯了。
兩百萬,王多魚是真看不上,指不定還沒有宣發費多呢。
關鍵是王多魚越不宣傳,網友對這部電影的評價就會越高。
這取決於王多魚之前宣傳其他影視作品的動靜太大。
好不容易來個沒宣傳的,一群人就覺得這電影肯定與眾不同。
加上電影本身劇本的黑色幽默屬性,一群人開始瘋狂腦補,各種猜測。
就連王多魚偶爾刷短視頻看見那些所謂的分析之後都得讚歎一句。
“老子當時怎麼就沒想這麼多呢!”
咚咚咚~
熟悉的敲門聲。
“進。”
江秘書走進辦公室。
最開始她入職的時候也會敲門,但自從跟王多魚關係突破之後就比較隨意,都是直接推門進來的。
可上次的事情讓她意識到,有時候敲門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不然,說不定會陷入某種尷尬的境地。
見是江秘書,王多魚抬頭看向她。
“王總,剛剛江導發消息問你要不要開啟點映。”
“點映嗎?我想想。”
王多魚摸了摸下巴。
點映其實也是電影宣傳的一種模式。
點映一般是在電影首映之前和正式放映之前,隻給小部分觀眾或者是明星及其他的商家觀看的放映方式,這時候其實就是一個公測階段了,是為了能夠在線上銷售獲取一個好的口碑和宣傳。
點映說是麵向一部分普通人,但能參加點映儀式的,能有幾個普通人?
要不就是明星幫忙助陣,要不就是請一堆‘專業’的影評人幫自己寫小作文吹捧一下,增加一下首日票房。
但這種行為也有風險,那就是觀眾去電影院看完之後發現自己看的跟那些影評人說的根本不是一個東西,就會瘋狂打差評,在網上吐槽。
而這些吐槽也會影響到電影後麵的銷量。
所以一般會選擇點映的電影,隻有兩種。
一種是臭不要臉,做一錘子買賣,不擔心被人罵硬要找人吹捧自己電影的。
還有一種則是對自己電影極度自信,絲毫不擔心影評人吹完之後觀眾不買賬的。
江文顯然是第二種人。
而《讓子彈飛》這部電影顯然也屬於第二種電影。
這部電影經得起吹!
“點映吧,到時候多找點影評人,名聲越大越好。另外給他們準備一份稿子,不要到時候吹都不知道怎麼吹。”
這是一個略顯畸形的網絡時代。
網友們不會相信所謂的電影大咖的吹捧,因為很多人的口碑都爛掉了。
他們寧願去相信一些民間影評人。
儘管這些影評人經常在一些收了錢的電影爛片中恰飯。
但他們依舊覺得這些網絡影評人是跟自己等人站在同一戰線的,他們不會過度消費自己,他們願意相信這些影評人。
而這些影評人中,真正專業的又有幾個呢?
或許很多,但做到大v的又有幾個呢?
真不多!
他們大多是朝著觀眾想看的地方進行吹捧或者踩踏,滿足觀眾自以為看透一切的心理,從而獲得流量跟人氣。
為了防止這些人吹都吹錯方向,王多魚還是提前給他們準備稿子吧,到時候讓他們自己稍微潤色一下。
這些人影評不行,寫小作文各個都是好能手,就像某些乾啥都不行卻依靠寫小作文或者各種優越權利的家夥一樣。
“好的王總,我現在就去通知江導。”
“嗯,去吧。”
王多魚揮了揮手,但江秘書卻沒有急著離開,而是略顯無奈的看向王多魚。
“王總,你是不是忘了什麼?”
“忘了什麼?”
王多魚疑惑的看向江秘書。
自己剛剛的吩咐有漏洞嗎?
還是自己之前答應了江秘書什麼沒兌現嗎?
王多魚一邊打量著江秘書一邊在腦海中回想。
江秘書看見王多魚這個樣子也是確定王多魚已經忘了,無奈的撫了撫額頭。
“王總,之前趙莉穎小姐是不是找過你?”
嗯?
!!!!
王多魚突然想起來,之前見過趙莉穎之後自己就把她忘了!
這段時間沉迷在江秘書與艾爾莎兩人之間,哪裡還想得起來她啊。
“怎麼,她今天找你了?”
“她剛來公司了,問你最近是不是太忙了,我讓她去會客室等著了。王總你要見一下嗎?”
“不用,你去準備一份合同,給簽了吧,就按照正常藝人的合同簽就行,然後給她配個經紀人,不要外包的,資源方麵由公司解決。”
經紀人這個東西其實也有外包的,畢竟不是每個公司都有足夠的資源分給旗下的每個藝人。
而這些藝人想要足夠的資源就隻能是自己想辦法出去接觸。
這時候就體現到一個好的經紀人是多麼的重要了。
一個好的經紀人,手上都有屬於自己的成熟人脈,可以調取的資源也不是一般的多。
藝人在她的手下都比較吃香。
不過她們的費用也不是一般的高。
而且這筆費用都需要藝人自己出。
因為不是公司的人,公司不可能出這筆錢。
但是像王多魚這樣的公司就不需要外包的經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