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說說你發現了什麼吧!”
朱瞻基聞言也不去思考之前那個問題,笑嘻嘻的從禦案上扯過一張宣紙,然後拿著朱棣批改奏章的毛筆在紙上書寫了起來。
一旁的黃儼冷眼看著朱瞻基使用著皇帝的紙筆,而皇帝則在一旁微笑著看著,心中微微一驚。
太孫可真是受寵啊,其他人可沒這麼大的膽子如此僭越。
朱瞻基拿過紙筆,寫寫畫畫了起來,朱棣在一旁默默看著,眉頭逐漸皺起。
這寫的都是什麼玩意兒,彎彎曲曲的,他看不懂。
朱瞻基一邊寫,一邊興奮著說道,“皇爺爺,今日我去了國子監和戶部,發現了一個大秘密。”
“漢朝的糧食畝產大約在二點二石左右!”
“而到了唐朝,糧食畝產大約在三點八石左右!”
“到了宋朝,糧食畝產便有四點八石左右了。”
“到了我大明,北方的畝產不過一點五石,不過因為是夏麥秋粟,糧食產量得翻倍,折合三點二石,不少了!”
“而南方糧食種類更是比北方多了不少,加上土地肥沃,糧食產量要比北方高得多。”
“皇爺爺,這也是為何南方比北方富庶,人口繁衍日增的原因嗎?”
朱棣撫著胡須,大笑了起來,極為欣慰。
他很高興朱瞻基能注重農事,並沒有忽略掉農事。
民以食為天,你不讓大家吃飽,百姓們可是要造反的。
這不關鍵,關鍵是朱瞻基講事情的那股意氣風發的勁,讓他很欣慰,仿佛看到了年輕時候的自己。
就在朱棣正高興的時候,黃儼的聲音陰惻惻響起:“陛下,太孫殿下天資聰慧,隻是這些彎彎曲曲的是何物呢?”
朱棣笑聲戛然而止,有些疑惑的看了一眼朱瞻基,他也很好奇。
朱瞻基瞥了一眼黃儼,這條老狗真是討厭,他和皇爺爺說話非要插嘴。
“皇爺爺,此乃阿拉伯數字,蘇澤說現在現在大明使用的記錄數字的字符繁瑣不便計算,所以他便用了這種大食數字記錄,孫兒也是和他學的。”
說著,朱瞻基將寫滿了阿拉伯數字的宣紙遞給了朱棣,在上麵寫寫畫畫,給朱棣講解,驗證這種數字的方便之處。
朱棣一開始也不懂,可隨著朱瞻基的講解,他頻頻點頭,興趣來了的時候還會自己拿筆用這種方式驗算一番。
這一驗算,朱棣大喜過望,“咦,果然方便快捷,不愧是我的孫兒!”
朱瞻基擺了擺手,“皇爺爺不要取笑孫兒了,孫兒也隻是拾人牙慧罷了。”
朱棣佯裝生氣道,“胡說,就是你聰明,不然為何彆人沒有學會?”
朱瞻基聞言笑容僵在了臉上,有些沒臉見人,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他低著頭,看不清神色,悶聲說道,“皇爺爺說笑了,在清風縣,那些七八歲的稚童都會。”
“孫兒現在的水平按照蘇澤的說法,也就是個小學生水平,小學生之上還有什麼初中生和高中生。”
“甚至還有傳說中的大學生,蘇澤說孫兒一輩子都學不到那個程度。”
朱瞻基覺得皇爺爺是在笑話他,在清風縣,他朱瞻基學的還不如蘇澤身邊那個五大三粗,書都沒讀過的丁航。
合著你也才剛入門?
朱棣有些哭笑不得的同時,心中微微驚奇,這蘇澤真有朱瞻基說的那麼神奇?
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又是什麼?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