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悶不吭聲的挨了這一巴掌,朱棣說的他聽懂了嗎?
聽懂了一些吧,他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朱棣在說什麼,可他不知道如何去接朱棣的話。
心中倒是有些感動,一位皇帝能和他開誠布公,也算是他的榮幸了。
老人說他老了,未來是屬於朱瞻基的,希望蘇澤能好好輔佐朱瞻基。
他和姚廣孝締造了永樂盛世,希望蘇澤和朱瞻基也能讓大明變得更好。
可.......想讓大明變的更好,皇權是繞不開的大山,皇權不倒,不加以限製,大明還是會走向滅亡的,無外乎時間長短罷了。
帝製有利有弊,有利在於發生諸如戰亂叛變時候可以迅速調集人力物力,在封建社會是一種先進的政體。
其二君主專製可以杜絕權利分散所帶來的弊端,可以穩民心社會安定,不會因政治鬥爭而動蕩。
其三有利於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完整,反抗外來侵略。
弊端在於容易大權旁落造成宦官、外戚、權臣的獨斷專權,政治陷於衰敗。
其二君主的權力越大容易造成驕傲奢侈、剛愎自用之心滋長,容易出昏君暴君。
其三,容易造成人們思想的禁錮,不利於社會思想的進步和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帝製在封建社會的中前期以進步作用為主,有利於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
有利於各地區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生產技術和文化在較廣範圍傳播,對促進民族融合起了積極的作用。
有利於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活動,興建大型工程,奠定了中華文明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基礎。
有利於防止割據和抵禦外來侵略,維護國家領土主權的完整和統一。
幾乎曆史上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會有一段鼎盛的時期,但一般都不長,很快就開始走下坡路了。
因為帝製在封建社會晚期則主要起了消極作用。
政治方麵:皇權專製賦予了君主至高無上的權力,極易形成暴政,空前強化的專製統治使人民毫無政治權力和政治地位可言,民主政治無從發展,束縛和壓製了民族聰明才智和創造力的發揮。
形成了長期的人治傳統,派生了龐大的官僚隊伍和特權階層,扭曲了人格和靈魂,極易出現政治腐敗的局麵。
經濟方麵:皇權專製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壓製了新生產關係的成長。
思想文化方麵:專製主義製度必然導致思想文化控製的加強,文化專製的日趨嚴厲,嚴重阻礙了科學技術的發展,也阻礙了文化的發展。
君主專製製度的內在基本矛盾就在於,君主的能力與其所擁有的無限權力之間的不適應或不對稱,而專製製度內部兩種力量的矛盾運動,權的強化力量與約束調節力量之間的對立統一運動,則是這種內在基本矛盾的現實表現。
民主和皇權本就站在了對立麵,其中有著不可調節的矛盾。
而想要去調和兩者之間的關係,使得雙方能同時存在,又得引入另一種製度,即君主立憲製,也是後世很多國家仍然在沿用的一種製度。
君主立憲製又稱有限君主製,是相對於君主專製的一種國家體製。
君主立憲製是在保留君主製的前提下,通過立憲,樹立人民主權、限製君主權力、實現事務上的共和主義理想但不采共和政體。
其可分為二元製君主立憲製、議會製君主立憲製。
現代國家從神權邁向民主化過程中,有共和製與君主立憲製的兩種選項。
在封建時代提共和製那是在找死,皇室絕不會坐視不理的,因此蘇澤一開始想的便是走君主立憲製的路子,壓根就沒想過共和製,在封建時代宣揚共和製,難如登天也,不是他能做到的。
現在朱棣因為朱瞻基沒有殺他,若是他和朱棣說他要搞共和,朱棣能把他天靈蓋給掀開。
蘇澤雖然在清風縣搞人人平等,但實際上還是沒有脫離朝廷的統治,沒有脫離朱家的統治,每年還是會上交一大筆賦稅給朝廷,清風縣依然承認皇權至高無上的地位。
因此朱棣也隻是覺得蘇澤的想法會損害皇室的利益,並未覺得蘇澤的想法會推翻皇室,因此他有些忌憚,倒也沒有想象中那麼忌憚,這才是朱棣猶豫的主要原因。
一方麵,他知道蘇澤有本事,有才能,有想法,能幫助到朱瞻基。
可另一方麵朱棣又覺得蘇澤的一些想法會危及到皇室的利益,這讓他猶豫了
而朱棣的猶豫給了蘇澤機會,讓他看到了那麼一點希望,他可以借著皇室一步一步走上高位,慢慢的積蓄力量,掌握足夠的話語權。
先和皇室站在一起並肩作戰,先把士紳階級給踢出局,然後雙方再互相角力。
蘇澤贏了,君主立憲,朱家依然是大明的皇室,隻是失去了至高無上,獨斷專製的權力。
蘇澤輸了,那沒什麼好說的,大家一起玩完,一朝回到解放前,繼續走曆史上的老路子。
實際上,就算蘇澤到時候不想改變製度也不行,一旦新學在大明發展壯大,開了民智,人民自己就會站出來推翻帝製。
封建皇帝製度的弊病有很多,但是如果討論皇帝製度本身最大的弊病是什麼?
很多人不是談到專製腐敗就是談到集權。
不過,蘇澤倒認為,帝製最大的弊病是從上到下的體製容不得民眾,或者說容不得民眾擁有自己的思想。
在封建時代也有很多當權者,他們的禦用文人不斷地宣傳封建皇帝製度,為國為民,民眾也喜歡自己的父母官兒,更崇拜當朝天子,希望曆朝曆代都能有聖王,明君。
不過說到底,這依然是封建皇帝製度的基本狀態,那就是老百姓和官員都集體往上看看那個高高在上的人。
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自己爭取來的,但是封建皇帝製度確立的這一種封建等級製度,使得老百姓忘了自己的存在。
把自己的幸福生活完全寄托在彆人的手裡。
在這種體製之下,老百姓從來不認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是自己爭取來的,而是那個高高在上的人,恩賜賞賜來的。
這很容易形成一種精神分裂症,那就是他們屬實認為自己的幸福生活是天子給的。
但是他們又都非常反感地方的腐敗官員,但是老百姓們對於官員,官僚體係和皇帝的認知卻又是不同的。
全天下最專製的人反而成為他們崇拜的一個人物,而在地方進行專製的官僚體係的工具卻飽受詬病,老百姓們背地裡反對,但是表麵上也不敢多說話。
可一旦開了民智就不一樣了,百姓們就會去思考,擁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會嘗試反抗命運的不公。
而不是如之前一樣,渾渾噩噩的,隻是到了在朝廷讓咱們吃不飽飯的時候,才會隨波逐流的跟著造反,為的就是能活下去。
封建製度下,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的統治地位,一般都會限製底下百姓們的思想。
儒學就是統治階級為了維持自己統治地位的工具。
孔子及其所代表的儒學在千餘年的封建社會一直被推崇為正統思想,而孔子的時代也正處於思想大爆發的時期。
而儒學真正占統治地位的時候已經是漢朝了。
那麼問題來了,孔子的儒學有沒有灌注迎合帝製的思想呢?
還是在後世的發展中,封建統治階級為利用儒學統一民間思想而帝化了儒學呢?
蘇澤認為這兩者都有,但是更大程度上應該是統治階級根據自身需要改造了儒學,而儒學為了生存也改變了自身,兩者相互交織最後變成不可分割的整體。
換言之,新學不僅站在了儒學的對立麵,也是站在了統治階級的對立麵。
為何儒學能一直成為封建社會的主流,和被推崇的正統思想?
正是因為統治階級需要儒學來維持他們的統治,儒學也需要統治階級幫助他們發展壯大,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儒學玩的是存天理滅人欲,天地親君師,君權神授,你新學又不講君權神授那一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