弑兄殺弟這種口碑想要改,是完全沒有辦法的。
想了半天,李雲也沒有繼續去想那麼多了,躺在躺椅上,曬著太陽,漸漸的犯困了起來。
長安城的街道上,兩個疥癩遊僧,正在叫賣著手中的物品。
身邊聚集了不少人,看著兩個宛如乞丐的疥癩遊僧,手上拿著的東西,可不像是遊僧該有的物品。
其手中一件袈裟,看起來便是寶光閃爍,似乎真的是什麼寶貝一般。
還有諸多人,上前詢問著其價格。
蕭瑀下了早朝之後,便是準備去水陸法會那裡聽經的。
走在路上的時候,一群人的交談,攔住了其馬車的前行。
車夫看到此景,便是叫道。
“爾等,莫要聚集於此,還不速速退開!”
蕭瑀心有所感,隨後拉開了馬車的簾子,朝著外麵看了一眼。
“怎麼回事?”
車夫也恭敬的開始說著。
“老爺,這路上有兩個遊僧,正在叫賣著袈裟和錫杖。”
錫杖來了些許興趣,便是叫停了馬車。
下了車子之後,來到了兩個遊僧麵前。
“那癩和尚,你的袈裟要賣多少價錢?”
兩個遊僧,便是菩薩和惠岸了。
菩薩點了點頭,意識到送錢的人,便是已經到了,隨後開口說著。
“袈裟價值五千兩,錫杖價值二千兩。”
周圍人,聽聞此言,一個個的都開始驚呼了起來,其中有一僧人便是說著。
“這兩個癩和尚是瘋子!是傻子!這兩件粗物,就賣得七千兩銀子?隻是除非穿上身長生不老,就得成佛作祖,也值不得這許多!拿了去!賣不成!”
蕭瑀卻在這個時候,看著那袈裟等物品,感覺不凡,再次開口問道。
“這袈裟有何好處,值這般高價?”
菩薩也不再說什麼,有緣人不有緣人那個說法,隻是開口道。
“著了我袈裟,不入沉淪,不墮地獄,不遭惡毒之難,不遇虎狼之袕,便是好處。”
“此袈裟也有不好處,若貪瀅樂禍的愚僧,不齋不戒的和尚,毀經謗佛的凡夫,難見我袈裟之麵,這便是不好處。”
蕭瑀聞言,倍添春色,知他是個好人,與菩薩以禮相見,口稱。
“大法長老,恕我之罪。我大唐皇帝十分好善,滿朝的文武,無不奉行。即今起建水陸大會,這袈裟正好與大都闡陳玄奘法師穿用。我和你入朝見駕去來。”
菩薩欣然從之,拽轉步,隨著蕭瑀上了馬車。
黃門官轉奏,蒙旨宣至寶殿。見蕭瑀引著兩個疥癩僧人,立於階下,李世民問道:
“蕭國公,來奏何事?”
蕭瑀俯伏階前道:“臣出了東華門前,偶遇二僧,乃賣袈裟與錫杖者。臣思法師玄奘可著此服,故領僧人啟見。”
太宗大喜,便問那袈裟價值幾何。菩薩與惠岸侍立階下,更不行禮,因問袈裟之價,答道:“袈裟五千兩,錫杖二千兩。”
太宗道:“那袈裟有何好處,就值許多?”
菩薩道:“這袈裟,龍披一縷,免大鵬蠶噬之災;鶴掛一絲,得超凡入聖之妙。但坐處,有萬神朝禮;凡舉動,有七佛隨身。這袈裟是冰蠶造練怞絲,巧匠翻騰為線。仙娥織就,神女機成。方方簇幅繡花縫,片片相幫堆錦。玲瓏散碎鬥妝花,色亮飄光噴寶豔。穿上滿身紅霧繞,脫來一段彩雲飛。三天門外透玄光,五嶽山前生寶氣。重重嵌就西番蓮,灼灼懸珠星鬥象。四角上有夜明珠,攢頂間一顆祖母綠。雖無全照原本體,也有生光八寶攢。這袈裟,閒時折迭,遇聖才穿。閒時折迭,千層包裹透虹霓;遇聖才穿,驚動諸天神鬼怕。上邊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塵珠、定風珠;又有那紅瑪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與日爭紅。條條仙氣盈空,朵朵祥光捧聖。條條仙氣盈空,照徹了天關;朵朵祥光捧聖,影遍了世界。照山川,驚虎豹;影海島,動魚龍。沿邊兩道銷金鎖,叩領連環白玉琮。詩曰:三寶巍巍道可尊,四生六道儘評論。明心解養人天法,見性能傳智慧燈。護體莊嚴金世界,身心清淨玉壺冰。自從佛製袈裟後,萬劫誰能敢斷僧?”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