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本七十二絕技,乃是掌法和腿法。
大摔碑手、如影隨形腿、少林散花掌……
韓靖隨手翻閱記憶,他並不急著會意其中精髓,時間有限,先把能看的都看一遍,再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少林寺不愧為千年屹立不倒的傳承,武功體係完備無比,五樓的絕技更多,有內功、爪法、指法、劍法、刀法乃至陣法包羅萬象。
這些武功秘籍旁,無一例外都擺放著一本或數本佛經。
此等情形,讓韓靖想起天龍裡的掃地僧曾經說過的話,少林七十二絕技,每一門武功都是淩厲狠辣,具備殺性的絕頂功夫,練得越深、越多,所積累的戾氣就越重。
因此,每練一門絕藝,必須要有慈悲的佛法來化解其中戾氣,不然,習練者早晚被戾氣反噬,傷及自身。
蕭遠山和慕容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常年被暗傷折磨,幾乎快到走火入魔的地步。
而自古以來,能練全七十二絕技的唯有達摩祖師一人。
韓靖目前的武功修為,與掃地僧尚有差距,但論及武學境界,未必會輸給他,是以,他對掃地僧的這般言論,接受而不讚同。
武道一途,吸收前人經驗固然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自我獨立思考的能力。
練的七十二絕技越多,戾氣越重,掃地僧把這種現象稱為“武學障”,佛門中又稱無明惑、無始無明。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知見障,由於自身對武道認知不足以打破某種瓶頸形成的障礙。
但在韓靖看來,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武學障,究其根本,是與三者有關。
——心、形、物。
心指的便是自我意識。
形則是意識的載體,也就是人之本身。
物涵蓋的內容是博大廣泛,它包含除了你這個人以外的所有,武功秘籍、神兵利器、花花草草、蟲魚鳥獸……都不過是物罷了。
三者中,“形”是“心”與“物”的橋梁,同時“形”對“心”有一定的影響。
武學障便是“物”的本身壓過了“心”與“形”所能接受的範圍。
換而言之,修煉者一旦擁有堅固的肉身、澄澈的心靈神魂和卓絕的意識,根本就不存在這種武學障。
所以,隻要“心”與“形”足夠強大,萬物皆可禦。
韓靖他本就體氣雙修,意識上又是兩世為人,自然不會出現練出戾氣的情況。
他沉浸秘籍在之中,不知時光流逝。
月下日升,晝夜交替。
韓靖看完七十二絕技後,陷入沉思。
僅是把這些武功秘籍在腦海裡過了一遍,他就吸收到不少有用的東西。
除開武功招式上的觸類旁通,韓靖大概確定了對他最有用的四門功夫:拈花指、金剛不壞神功、涅槃決、易筋經。
拈花指為軟功外壯,屬陰柔之勁,專練指頭拈勁之一種功夫,練時內外同修陰柔兼陽剛之勁,功成之後,三指拈物,無論如何堅實之物,都能應指而碎。
但這隻是拈花指表象的功成,它有更深一層的功夫,觸及到了“意”。
所謂“佛祖拈花,迦葉一笑”,這一笑裡麵,所隱藏的意,曆代千名高僧,能領悟出來的,也就一兩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