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身子,王熙鳳乾脆就把內務大權交出去,安心養胎。
有秦可卿時常過來陪著,倒也不覺無聊,甚至還會請黛玉等姐妹過來,教自己看書寫字。
“鳳姐姐,福緣善慶的這個慶字,你寫得極好。”
林黛玉有點好為人師的傾向,她願意教香菱作詩,教王熙鳳自然也很用心。
“是妹妹你教的好……說來也是奇了,你自小吃藥長大,忽然不吃了,反倒又好起來。”
被楊慶治愈之後,林黛玉的身子一日好過一日,如今全然沒了那副病美人的模樣,但魅力卻又並不稍減幾分,越發得清麗動人了。
“是呢,早知停了藥就能好起來,我又何必吃那些苦藥。”
林黛玉沒有說實話,因為她答應了不把楊慶會醫術的事說出來。
“你的身子好了,老太太那裡也能寬心,說不得就要你做我們家的媳婦嘍!”
王熙鳳摟著林黛玉,笑著打趣道。
她這話一出,林黛玉頓時抵不住羞,卻又怕掙脫的時候傷到她,隻好低著頭、紅了臉,不發一言。
旁邊的平兒勸道:“林姑娘不要當真,二奶奶是說笑呢!”
王熙鳳笑道:“我怎麼就說笑了?先前我就說了,林妹妹和寶兄弟樣樣都配得上,怎麼就不能在一起呢?老太太也一定是同意的。”
話雖如此,王熙鳳卻知道王夫人那裡,怕是不會同意寶黛二人的親事。
“不跟你說了,我要回去洗澡。”
林黛玉臉皮子薄,除了‘堅定’的木石黨楊慶以外,和彆人實在聊不來這個話題,被王熙鳳放開後,就提出了告辭。
其實,林黛玉也不知王熙鳳說這話有幾分真心,但她能開這個口,就已經很好了。
“早些兒回去也好,再晚某些人可要急著找上門來了。”
說笑了一句,王熙鳳又發出邀請:“明兒早上到我這裡,蓉哥兒媳婦到時也來,我請你們吃茶。”
林黛玉應了,出門和丫鬟雪雁一起回到了瀟湘館。
過了中秋節之後,賈政便打點行裝,於二十日出門,調任外省學政。
臨行前,因秦鐘年紀輕輕,便已經中了秀才,於是賈政又把賈寶玉訓斥了一通,要他用心上進,不要再貪玩惹禍。
賈寶玉喏喏應了,等他老子一走,便又故態複萌,越發肆意起來。
尤其是秦鐘有了時間,兩人時而一起外出遊玩,更加深了許多兄弟感情。
而因老娘出了事,探春儘管在王夫人那裡還受看中,卻不免常有鬱悶之心。
原書由她提議的詩社也就沒能組織起來,而亦曾有此心的李紈,也因秦鐘得了秀才,正考慮托秦可卿的關係,把兒子賈蘭送去楊慶身邊補習功課。
因此,她也沒有提議起社。
聽了李紈的想法後,秦可卿並沒有自作主張,而是問過楊慶的意見後,才把賈蘭領了過去。
楊慶檢查了一下這小子的學習情況,就把提前給自己兒子們編的啟蒙教材,還有布置給秦鐘的那些題,以及各種解題思路,都纂成了冊子,直接讓他帶回去看。
遇到不能理解的地方,就讓他用筆記下來,約了時間再給他答疑解惑。
李紈陪著兒子,把那些教材都一一的看了,見裡麵的內容由淺入深,娓娓道來,甚至還兼顧了趣味性……她感覺這個人情,欠的著實不小,須得找個機會報答一番才是。
這日午間,王熙鳳和秦可卿、李紈三人正在用茶,忽聞平兒來報,說劉姥姥和她的孫子板兒又過來了。
王熙鳳忙讓劉姥姥進屋,又把秦可卿、李紈給她介紹了一下。
劉姥姥磕了頭,被平兒扶起來後,說了幾個鄉下的新聞,把三個年輕婦人逗得花枝亂顫,十分開心。
聽到王熙鳳有了身子後,她又是一陣恭喜,好話說了一籮筐。
正說笑間,賈母帶著一眾姊妹過來看王熙鳳,正巧遇到了劉姥姥,兩個老太太登時就聊上了。
劉姥姥講了個偷柴草的故事,隻是尚未講完,外麵忽然就一陣混亂,說南院馬棚走火,把賈母嚇了一跳。
直至火焰熄滅,她才反身回屋,和劉姥姥繼續聊天。
劉姥姥再不敢講這種故事,就說了個老太太信佛得好報的故事,把賈母和王夫人聽得甚為滿意。
隻是賈寶玉上了心,纏著劉姥姥,偏讓她告知那個在大雪天裡穿著紅襖白裙、偷人家柴的女孩子的底細。
劉姥姥隻得現編了一個給他。
賈寶玉果然當真,次日一早還叫小廝茗煙去打聽。
賈母有心請劉姥姥逛園子,便和孫女媳婦們商議,在園子裡擺了一場好宴。
來榮國府的第三日,劉姥姥終於看了園裡的大好風光,又在席間投其所好,把賈母逗得眼淚都笑出來了。
至晚間,劉姥姥醉酒醒來,去見過王熙鳳,說她明早回鄉。
王熙鳳讓她給女兒取了個名,又送了一堆東西。
銀子自然也有,除了她送的二十兩以外,還有王夫人給的一百兩,叫她以後做個買賣,或是買幾塊田,不要再求親靠友的。
而平兒也私下送了幾件衣服給她。
次日,劉姥姥至賈母院裡告辭,又得了一些禮物。
秦可卿也著人送了不少,把她樂得嘴都合不上了,心裡直念了幾千聲佛,保佑她和兩位公子一生無憂無災,平安喜樂。
這日早飯過後,姐妹們回園子休息。
分開前,薛寶釵喊住林黛玉,要她跟自己回蘅蕪苑,有話要問她。
林黛玉不明就裡,聽她提到昨天行酒令,立刻就想起自己當時說了一些《牡丹亭》《西廂記》裡的句子,臉上不禁羞得緋紅,連忙央告寶姐姐千萬彆說出去。
薛寶釵自然不會說,還把自己小時候也看過這些書的事,告訴了林黛玉。
這麼一來,同樣乾了壞事的兩個女生,不免就親近了幾分。
與此同時,李紈也琢磨起詩社的事,著素雲去請了姐妹們一起過來商量。
大家整日無聊,都有此心。
偏惜春沒有時間,她得了賈母的差,要畫一幅大觀園行樂圖。
李紈提議給她一個月的時間,惜春嫌少,於是又讓姐妹們評理,問這一個月的時間到底夠不夠?
林黛玉心情不錯,先是取笑惜春拖延症發作,又取笑了一番劉姥姥,說她是‘母蝗蟲’,引得眾姐妹大笑。
惜春聞言,乾脆拉了林黛玉和薛寶釵的壯丁,說她們兩個也都曾學過楊總管的高明畫技,應該來幫自己完成這幅行樂圖。
賈寶玉十分讚同,還說要請楊慶做個顧問,爭取把這幅畫變成一副傳世珍品。
見話題歪到作畫上去了,李紈連忙拉回來。
一番討論之後,大家終於把詩社的章程定下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