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個兒忖度帝心可以,但不能說與彆人聽啊!
三人一路說笑,徑直來到了琉璃寶玉造就的南天門。
此時巡門的,乃是手抱琵琶的東方持國天王,以及成隊形陣列的數十員戰將,俱都穿著金甲繡袍,執戟懸鞭,持刀仗劍。
不必驚訝,這東南西北四座天門,並非是四大天王的固定地盤,而是由他們四個大隻佬輪流把守。
持國天王見了楊慶,連忙過來見禮。
約好有空一起研究音樂後,楊慶又跟著太白金星,一路來到靈霄殿外。
不消說,夫妻二人得先在此等候。
待太白金星通報之後,再由玉帝宣他們兩個進去。
“方才那般開心,這會子怎麼反倒皺眉了?”
欣賞了一下寶殿殿簷上的大金葫蘆頂,楊慶瞥見織女神色為難,於是便小聲詢問緣由。
“我思凡下界,又無父母之命,私自與你結合,如今哪有臉麵去見眾仙家……”
天孫娘娘的俏臉上,忽然泛起了一抹紅暈。
“哈哈,夫人不必害羞,我教你一個法子,你就把他們當成廟裡的木偶、庵裡的泥塑,兩耳不聽他們講,一心隻想你老公即可。”
楊慶笑著打趣。
“嗯~”
天孫娘娘卻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恰好此時,裡麵傳來了聲音道:
“宣楊慶、天孫入殿!”
夫妻二人對視一眼,並肩走進靈霄寶殿。
就在楊慶欣賞殿內精美陳設,以及觀察玉帝及眾神仙表情時,織女偷偷拉了拉他的衣服。
楊慶這才恍然,同夫人一齊向玉帝朝禮。
沒辦法,他娶了人家的孫女兒,總不能還向猴哥那樣不懂禮數。
實際上,若是彆人,玉帝也未見得有多在乎這個大禮。
當初孫悟空上界為官,他就曾以【下界妖仙,初得人身,不懂朝禮】的理由,免了他的拜伏參見。
但楊慶是他孫婿,於情於理都要給他來個大的,以示尊重。
於是,楊慶倒也認真拜了玉帝幾拜,沒把他當成亟待開光的釣竿。
玉帝撫須笑道:“平身。”
楊慶聞言,起身拱手道:
“偷娶天孫娘娘在先,妄動乾戈、擅起刀兵在後,俱是小仙之過也。今蒙上恩,授以仙祿,小仙唯勤勤懇懇,戴罪立功,如此方不負玉皇爺爺之厚愛!”
你對我太尊重了,甚至願意叫我一聲爺爺!
玉帝龍顏大悅道:“二郎一表人才,是天孫的良配。朕已吩咐下去,為你們大操大辦,令三界同喜同慶。”
楊慶一聽,當即連聲稱謝。
若非玉帝不是董卓,織女不是貂蟬,他隻怕就要來一句【兒從此後跟定義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了。
織女也是臉色通紅,十分激動,心說親爺爺真好,終究不會為難自己這個孫女兒。
其他文武仙官,也都出聲恭賀,喜氣洋洋。
天上一向清淨又無聊,現在要開宴會,誰會不歡迎呢?
很快,三清四禦、五方五老、六司七元,八極九曜等漫天神佛,都得到消息,要麼親赴瑤池慶喜,要麼讓弟子代為參禮。
當然,大家都很懂禮數,不會空手而來。
比如老君的仙丹,赤腳大仙的交梨、火棗,老壽星的紫芝瑤草、碧藕金丹,鎮元大仙的人參果,觀音菩薩的甘露水,佛老的香花寶燭……
自然也不會少了猴哥吃剩的蟠桃。
總而言之,楊慶確實發了些小財,而婚事的花銷,又走了公賬。
這就美滋滋的,讓人感到很舒服。
辭了嶽父母,及玉帝、王母娘娘之後,楊慶就帶著自家老婆,在瑤池裡到處轉悠,給各路神仙敬酒,同他們建立友誼。
“老君,你那裡可還缺燒火的童子?我對煉丹煉寶頗有幾分興趣,能否去你門下聽課?”
“善哉善哉,阿儺、迦葉二位尊者,小弟對佛老慕名已久,有空當親往靈山聽講。”
“菩薩慈悲!我當年曾路過南海,隻恐輕慢,故不曾冒昧拜謁,往後也當常去聽講,聆聽菩薩教誨。”
“二郎表叔,請滿飲此杯。不知你何時有空,小侄好與你切磋武藝。”
“鎮元老哥請了,小弟早就聽聞你的大名,想與你八拜為交……”
就在楊慶拉著鎮元子的衣服,要同他結拜的時候,織女以為他喝醉了胡言亂語,忙拉著他的衣服,提醒他不要亂說。
然而鎮元子並不介意。
一來,他的性格極為良善。
即便隻受金蟬子敬茶,他也要記上五百年恩情,還對方兩枚人參果。
二者,楊慶既有本事,又有擔當,且極重感情,令鎮元子十分欣賞。
“你果有此心,不如早來五莊觀,我就與你結為兄弟。”
鎮元子抓著楊慶的手腕,一臉認真地說道。
‘這地仙之祖,定然也是喝多了。’
織女默默想道。
一連數日,這三界的盛會,方才告散。
地上已過數年。
這幾年裡,雲雷山群妖安穩度日,自不必多說。
而七夕節,也正式成為了情侶、夫妻們的節日。
楊慶這個牛郎,至此算是功德圓滿了。
於是再無心思負擔,走馬上任牛郎星。
二十八宿之一的牛金牛,乃是牛宿的總瓢把子。
儘管他確實被楊慶錘了一頓,但往事不必再提,好日子還在後頭。
除了奉命下界pk之外,星官們各有本職工作。
楊慶所負責的,是一部分的“犧牲”之事。
也就是管理人間的供奉。
打個比方,以後那十八路諸侯,討伐夜宿龍床、穢亂宮禁的董太師,他們歃血為盟用的祭祀用品,就歸楊慶所管。
對二師兄來說,這的確是一個美差。
但楊慶看不上這些,他更喜歡仙桃、仙梨、仙棗……當然還有仙丹。
“師父啊,這爐丹還要燒幾日才好?”
楊慶搖著扇子,按照老倌兒的指導,把八卦爐中那六丁神火燒得通紅。
“我把你這害饞勞!給你丹吃,你就歡喜!讓你燒火,你卻推辭?不親自用心煉成一爐,你幾時才能學會我的丹道?真是孺子不可教也!”
儘管嘴上絮叨,有時甚至罵罵咧咧,但老君到底還是對楊慶這個記名弟子十分滿意,覺得他不愧是年紀輕輕、便已成仙了道的人才。
自己這一身高明丹道,竟在短時間內,被他囫圇學了個八九不離十。
真乃後生可畏也……
好吧,其實這還是【學習卡】的功勞。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