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見他!”
薑塵如實說道,他現在確實不適合與阿彌陀佛見麵。
他的氣運太強了,再加上他與阿彌陀佛之間的關係太過緊密,若是與阿彌陀佛麵對麵的交流的話,那瞬間就回打亂他既定的命運,使其走向未知。
現如今,薑塵就是洪荒最大的變數,無論是誰,與他接觸過多的話,未來都會發生改變。
他的存在就好似一個無形的漩渦,一切靠近他的因果線,都會被他扭曲、吞噬,從而變成一團亂麻。
“謹遵王上法旨。”
蔡邕聞言,心知裡麵定有隱情,但他是聰明人,知道自己不能再問下去了,遂躬身領命道。
“我讓你辦的事,你辦的如何了?”說完阿彌陀佛之事,薑塵說起了正事。
“全都在這裡了!”
蔡邕聞言,連忙側開身子,將桌子上的竹簡露在薑塵麵前。這些竹簡上麵記載的,就是各大世家的罪狀。
薑塵隨便瞄了一眼,心裡就有數了,各大世家所為,基本上都是以兼並良田為主。
何為兼並良田,簡單來說,就是把普通百姓的田地,變成自家的田地。至於怎麼把彆人的土地變成自己的,那就不好說了,總不會花錢買。
而在古代,土地是百姓的根本,沒了土地的百姓,下場可想而知,不是成為世家的佃戶,就是淪為流民。
“嘖嘖,這就是如今的儒生,張口閉口聖人之言,平時行事更是以君子自居,可看看他們所作所為,哪一點像是儒生,哪一點像是讀書人?”
“聖賢書就是這麼教導他們的,兼並土地,畜養私奴……”
“所謂的聖人經典,全都讀進了狗肚子裡,也就是儒家聖人早早的隕落了,不然,他人家看到你們這個樣子,怕是已經忍不住動手清理門戶,把這些‘讀書人’全部斬了。”
“儒者,人之需也!你們怎麼就不懂呢?”
薑塵恨其不爭的說道。
人有所需,故而儒道誕生,這就是儒道的真義,幫助有需要的族人。可現在,現在的讀書人卻漸漸朝人們不需要他的方向發展。
這就是在自掘根基啊!
“儒道,已經不是聖人創造的儒道了,天下儒者,也不再是大公無私的君子了,而是貪圖私利的小人。”
薑塵感歎連連,在心裡想著,要不要在儒道內部發動一場大清洗,好使其溯本回源。
蔡邕在旁聽得額頭都滴下了冷汗,卻是一句話也不敢吭聲,生怕自己一不小心觸怒了薑塵,以至於他血洗儒道。
“待你處理完阿彌陀佛之事,你便召集眾人隨我一同入宮,送那大漢天子上路。天下大亂至此,他身為天子,難辭其咎。”
“就讓他用他的死,來結束這場紛亂吧。”
說完這句話,薑塵的身影就消失在了原地,隻有那塊刻著《春秋》二字的竹簡留下。
“父親,剛才那位前輩是誰,您為何稱呼他為王上,我大漢應該沒有這麼年輕的王爺。”
“還有,他怎敢審判天子。”
“那可是上天之子,有天地庇佑,就是天上的仙神見了天子,也要低頭行禮,他怎敢審判天子之罪?”
薑塵走後,蔡昭姬滿臉震驚之色的朝父親蔡邕問道。
實在是薑塵先前所言,太過顛覆她的三觀了,她自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大漢天子至高無上,為上天之子的化身。哪怕是天上的仙神,也要聽從天子的號令。
這並非虛言,因為隻有天子承認的神明,才是正神,才能立下神廟享受世人的供奉。
反之,天子不認,那你就是玉帝也不行,說你不是正神你就不是正神,不得享受香火。
常年受到這樣的教育,在蔡昭姬的心裡,天子就是最為至高的存在。
可如今,就在她的麵前,竟然有人說要審判天子之罪,這如何能不讓她震驚?簡直比薑塵給她羲皇傳承,還要更讓她震驚。
除了上天,還有誰能審判天子,宣判他的罪行?
“他是人王!”
“堪比商湯文王的人族王者,輔佐人皇統禦人族。同時,他也是天上的神霄九宸大帝。”
“天子雖強,可終究是人,既然是人,便是他的子民,要服從他的統治。因此,他的確有審判天子的資格。”
“大漢,真的完了啊!”
蔡邕失魂落魄的說道,身為大漢的子民,卻要親手將大漢推入深淵,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讓他的內心時刻處於折磨之中。
至於自殺,為大漢效忠,他也曾想過,可最後他卻放棄了,不是因為他怕死,而是因為他不能。
他是大漢子民不假,可他更是人族的一份子。此刻覆滅大漢,乃是人王的命令,他要是為大漢儘忠,那不就等於背叛人族了嗎?
在叛國與叛徒之間,他選擇了叛國,畢竟,族比國大,在這種情況下叛國,尚且情有可原,未來成就一番事,未必不能洗刷叛國的名聲。
可要是叛族,那就全完了,死後還有遺臭萬年。
“他就是神霄九宸大帝?”
“可他不是神明嗎,如何能成為人王?”
“而且,曆代人王無不是聲名赫赫之輩,皆是為我人族立下了無數功績,並在史書上留下了無數傳說。”
“帝君既然是人王,那他都為我人族立下了什麼功績?是開疆擴土,還是大治天下?”
“他又在曆史中留下了什麼傳說?亦或者說,他是人族哪位先賢托名所化?
此時,蔡昭姬化身成了問題少女,不停的朝蔡邕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