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說,一個月來有超過一百萬人次在本活動中慷慨解囊,是你們的愛心彙聚成一條長河,為那些困境中的同胞送去溫暖和力量。
我公司已將本次善款一次性彙款至指定慈善機構,並將銀行回單和收據公布於網上,歡迎所有網友監督。
致謝每一個善良的靈魂。
隨便外賣網,於2013年5月20日。”
網絡上永遠有一批閒人好像一直在等熱鬨看呢,消息一出立馬炸了鍋,後台數據顯示訪問量比平時點餐的時間段還要高,差點崩了服務器。
“牛逼!”
“敞亮!說多少就是多少,有零有整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效率真高啊,一個晚上都沒耽擱,我宣布以後外賣隻點你家的了!”
各種不要錢的漂亮話紛至遝來,林一三人彼此看看相視一笑,此時他們的心情是一致的:
今天是創業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一天。
林一還把這些發給了《青年報》的女記者王珂,算是對這件事情有一個交代了,對方回複了兩個大拇指。
提到這次采訪,林一他們這個活動頁麵還是跟餓了嗎合作聯動的,那邊的動作也不慢。
一個多小時後,餓了嗎也有樣學樣在網上曬出了捐款的憑證,同時丟出了一封言辭懇切的長信。
因為餓了嗎的金額差不多是林一他們的三倍,果然一下子又把吃瓜網友給吸引到那邊去了,這讓剛才還沉浸在一片彩虹屁裡麵的李建國非常不爽。
林一倒是無所謂,除了借助這個公益活動讓他們在新進的幾座城市飛速擴張之外,他們至少還有兩個收獲。
一是擴大了整個行業的影響力。
剛才說了林一他們這次捐款金額超過一百萬,餓了嗎則超過了三百萬,這筆錢不少了,已經超過了東哥的狗廠。
劉簡妮告訴他,已經有風投界的朋友找她打聽隨便外賣網的情況,相信餓了嗎那邊也不會少。
因為互聯網企業早期大部分都是不賺錢的,要靠持續融資輸血維持,但是這兩家此前名不見經傳的外賣網站居然有經營利潤還能大手筆捐贈,不禁讓人好奇難道在線訂餐行業真的這麼掙錢嗎?
雖然還不代表真正願意掏錢支持,但至少是一種信號,劉簡妮對能夠收回這筆投資的信心大了很多。
二是直觀地比較了和餓了嗎的差距。
雖然李建國一直對於隨便落後於餓了嗎的數據耿耿於懷,但林一不這麼看,根據餓了嗎公布的金額推算,他們的平台交易量也就是隨便的三倍左右。
聽起來好像還是壓倒性的優勢,但要知道三月份林一從劉簡妮那裡拿到100萬美元的時候,他們的差距至少還在十倍以上,這才過了兩個多月!
投資人的反應是最真實的,劉簡妮最近跟他們的聯係密切了很多,最近林一到她那裡去得更加頻繁。
有了這兩點再加上之前青年報的采訪,林一和他們的隨便外賣網從現在起已經不能算是行業裡的無名之輩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