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還有送上門來的?
這確實是個意外之喜,自然沒有往外推的道理,校領導很是熱情地為他們介紹起來。
搞捐贈是有很多門道的。
最簡單的一種,就是把錢捐給學校之後啥也不管了,學校愛咋花咋花,最多監督一下有沒有貪汙和浪費。
這種淳樸的土大款已經不多了。
現在大部分的捐贈人,多多少少會附帶點條件的。
最容易實現的要求比如說冠名,有些大學幾乎每一棟樓都有冠名,而不是采用“一教二教”或者“南樓北樓”這樣樸實的名字。
不過冠名的個人或者企業最好和大學調性相符,不然的話可能起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適得其反。
比如t大的真維斯樓,當時就引起一片嘩然,後來還被嘲笑多年。
在西方的很多私立大學,捐贈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拿入學名額,明碼標價的,產業鏈成熟。
除此之外,捐贈的資金可以指定使用方式、授予對象或者申請方式,管理非常靈活。
當然,前提是捐贈金額足夠大,能夠負擔獨立運作的成本。
總之慈善是門好生意,除了教育捐贈之外,還有很多不一樣的玩法。
林一的想法是:由萬裡出行出資設立一支基金,京電的在校師生都可以申請,或者主動聯係授予,用於他們認可的研究方向。
這個審核就會很重要,所以由李菲菲教授負責它的學術委員會。
學校方麵自然也認可,雖然受到一些限製,但畢竟算是增加了學校研究資金的來源。
雙方進行了一定的探討,不過也沒有當場敲定,還需要繼續溝通。
既然他們兩個這麼熱心,校領導對於他們的覺悟也非常滿意,談完之後很是熱情地邀請他們一起吃飯。
林一跟師姐都不是喜歡應酬的人,所以就推辭了。
回去的路上師姐問道:“這個事兒為什麼由公司承擔而不是由我們個人?”
林一笑道:“雖然我們確實剛剛才有一份不錯的收入,囊中羞澀還支撐不起大筆的支出,但這事兒還真不是我占公司的便宜。”
“這錢雖然是捐的,但研究方向的決定權其實還在我們自己手上,可以吸引一批研究力量為我們所用。”
“不算太吃虧,所以公司那邊也能夠交代得過去。”
“至於我們個人,以後可以一起搞一個另外的捐贈,用來改善學校的教學和生活環境,順帶著獎勵學業優秀以及資助家境困難的學生。”
“學校的學費雖然很便宜,但條件隻能說是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完全談不上什麼生活質量。”
“我這輩子是沒住多久,就當給師弟師妹們送點福利吧。”
師姐沒再說話,隻是奇怪地想著什麼叫這輩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