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你要收縮戰線的時候我還說,這樣公司就沒故事可講了。現在造車這麼大一張餅,至少在接下來的好幾年我都不愁沒有素材用了。”
林一對此表示了感謝,他知道排除戲謔的部分這還是一個重要的支持。
師姐在一旁補充道:“你說我們要在2017年度實現盈利,這一點做預算的時候值得考慮一下。”
林一點頭道:“當然。”
剛剛起步在進入大規模生產階段之前,投入都是比較可控的,而且林一也考慮過彆的手段,來降低造車這事兒對於萬裡出行業績的影響。
總之,得到自家合夥人的認可之後,終於可以提上日程了。
林一首先叫來了自己的頭號馬仔,現在已經升職為公司副總裁的邵宇,然後提了一個問題:
“想不想跟我再創業一次?”
邵宇雖然沒有參與他們的決策,但是早就聽到公司準備造車的風聲,心裡肯定不是第一次琢磨這事兒。
這個決策其實也不難做,雖然去搞新業務肯定會有風險,但是成功的話自然也會有更豐厚的彙報。
再說了,老板屬意的事情也未必有推辭的餘地。
“想。”
他言簡意賅,林一也不墨跡,選了邵宇純粹是因為他們倆合作的時間長,足夠默契。
但林一跟邵宇都是純純的門外漢,這事兒肯定不能光靠他倆。
“首先,我們需要一個正規的研發團隊,因為我們兩個都是外行,所以這個人選格外得重要。”
“我初步的計劃是我們需要一個首席技術官,一個總工程師以及一個總設計師,關鍵崗位定下來之後,剩下的就好說。”
“不管你是找獵頭還是自己做功課,先去把所有滿足條件的候選人全都列出來,才能、資曆還有過往的成績缺一不可,這樣的人也不會太多,按名單一個一個去聯係。”
“隻要確定對方是合適的人選,出手不要吝嗇,給他一個沒辦法拒絕的offer,有必要的話可以由我出麵去談。”
汽車行業的從業者對於所謂的造車新勢力以及這股新能源的浪潮,至少有一點應該是感激的。
因為這幫老板大多是從互聯網行業過來的,在從傳統汽車廠往外挖人的時候都比較舍得花錢。
在這個機遇期中跳槽出來尋求轉型的人才基本都拿到了明顯高出以往的待遇,前提是進入的公司足夠穩定,彆半路整失業了。
“團隊組建好之後立刻開始準備我們的首款車型,我的意思是跳過概念階段直接出量產車。”
“李冰最近又帶著他的未來跑到倫敦去開發布會了,非要強行拗一個國際化的範兒。”
“我們起步比他晚了兩年,沒必要在裝逼這個上麵跟他看齊。”
“你現在就把自己當成一個項目經理,我需要的是最快把實車拿出來,隻要滿意,生產的事情我來解決。”
新勢力除了ppt之外,拿點錢搓輛樣車出來也不是什麼難事兒。
大規模量產就是另一回事了,這是一個關鍵性的門檻兒,過不了這一關的根本不算正式入行。
一個整車生產基地大概意味著百億級的投資,這事兒對那些湊熱鬨的野雞團隊是個要現原形的難題,對於林一來說當然算不上多大的壓力。
且不說萬裡出行自己賬上就有幾十億美元,他也沒有打算把造車這件事搞成單打獨鬥。
不還有馬爸爸呢嗎?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