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親自上門當然不是小打小鬨,不過開口就要一半兒不光口氣不小,胃口還挺大的。
曾老板暫時不置可否,又問道:“想必還有些彆的條件吧?”
林一點頭道:“我們之所以想要通過入股的方式與貴司結成緊密的同盟,就是希望在業務上能夠得到你們不遺餘力的幫助。”
“我們希望在造車這件事情上,可以確保拿到你們最先進的技術、最高優先級的產能保證以及最優惠的價格。”
林一這話半真半假,入股確實想要談一些交換條件,但就算他造車的事情能成,能利用對方的多少產能也是沒準的事兒,這算是誇下海口了。
曾老板對林一的訴求沒覺得意外,他略微考慮了一下給出這樣的回複:
“林一,首先我很感激你對於公司的看好和支持,作為一個動力電池供應商,也很樂於見到你加入到新能源汽車這股浪潮當中。”
“越俎代庖地說一句,我代表整個行業歡迎你。”
“你剛才提出的方案我恐怕沒辦法完全同意,因為公司這一輪的融資額度隻有80億,並不高。”
“在你之前我已經答應了幾家此前已經有過很好合作經驗的同伴,甚至為了引入更多的新朋友還跟他們商量著少要一些額度。”
“如果這80億裡麵你一家就拿一半兒,那我恐怕很難跟其他的老朋友新朋友交代了。”
林一對此早有預料。
對方這一輪融資的估值水平其實不低,投後達到了800億,要知道幾個月之前他們的估值才230億,即便如此林一都沒打算講價。
雖然對方現在還不是那個大名鼎鼎的寧王,但在股民們發現它在a股大殺四方之前,嗅覺敏銳的資本早就已經收割好幾輪了。
它的股份是很搶手的。
曾老板說的已經預定了股份的朋友都不是什麼泛泛之輩,比如其中就出現了曾經答應讚助林一的馬傑克旗下基金。
如果林一今天不是代表“新三巨頭之首”的萬裡出行過來,而是作為一個路人甲,那就算提著幾十億現金上門,也未必能分到一點珍貴的份額。
“理解,你就說能給我們多少吧?”
“我今天既然見你就是打算交你林一這個朋友,剛好你這麼爽快,那我就直說了。”
曾老板伸出了兩根手指,“我可以想辦法給你勻出20億的額度,再多一點兒都沒有了。”
20億,才3億美元,恨少恨少!
林一心裡知道這次隻有這麼多了,隻是嘴上還得抱怨幾句,曾老板笑嗬嗬地答應下次融資的時候會優先考慮他。
靠著這個口頭承諾,林一此後又連續增持兩次,到寧王ipo的時候所占股份越過了5這個門檻。
那是後話了。
他們跟著又討論了一會兒林一剛才提出來的彆的條件,但基本都是意向性的,因為造車的事情還沒影兒呢,又不能現在給對方下訂單。
林一對於這一趟的收獲還是滿意的。
站在2016年的年尾這個時間節點上,留給林一能夠扮演“先知”的機會已經不多了。
有了這筆投資打底,那麼就算萬裡出行的造車之路走得不順利,光憑股價的增值,至少也不會血本無歸。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