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問題是,熊廠要主導。
這跟之前的技術扶貧不是一回事,熊廠既然把這個當成自己的核心戰略,當然不能像上次一樣,讓林一找了個自己人來當首席科學家。
林一考慮再三,還是答應下來了。
因為就算沒有熊廠,萬裡出行自己也是要做這方麵的嘗試的,跟熊廠合作肯定是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方式。
“我很讚成陸博士的想法,如果那一天真的能夠早日到來,那麼我們共同追求的智慧出行的目標就會真正實現。”
“不過除了剛才說的那些之外,我還有一點彆的建議。”
陸琦對於林一的合作非常滿意,對他來說相比於心心念念的人工智能,之前討論的怎麼處置外賣業務反而是無關緊要的事情了。
林一又不是熊廠的人,不可能不求回報地支持熊廠的複興大業,所以有條件也是應該的。
如果他真的一無所求,李羅賓和陸琦的第一反應絕對不是林一這小子仗義,而是自己有沒有什麼地方算漏了。
“你說。”
“是這樣,前段時間萬裡出行已經下定決心要自己造車,這事兒你們應該知道,我也跟羅賓專門溝通過。”
林一當時講的時候主要是為了尋求作為股東的熊廠支持,完全沒想到他們今天聊的事情。
“電動車相比於燃油車一個重要的領先優勢,就是方便它的智能化,甚至有人說電動化都隻是為了實現智能化而點開的一個前置條件而已。”
“我的想法是,這次合兩家之力搞出來的自動駕駛團隊,雖然定位很高但未必能一步就走那麼遠。”
“我們可以逐步地把階段性的研究成果下發到實際的載體,也就是萬裡出行即將推出的量產車上,讓他們去接受道路和時間的檢驗。”
“我相信你們投入這麼多心血,絕對不是為了搞出一個實驗室裡的玩具,所以這一步是必不可少的。”
李羅賓跟陸琦交換了一下眼神,更熟悉的前者笑道:“你的電動車應該連圖紙都沒有吧,還說什麼量產車?”
林一鄭重地表示:“一定會有的,而且不會等太久。”
“你們應該相信,一家用三年時間消耗上百億美元的彈藥,贏下了這場打車大戰的人有足夠的效率。”
小小地裝了個逼,李羅賓和陸琦當然都不會當回事,不過林一的提醒也不無道理。
他們搞自動駕駛是要裝到車上去的,這事兒交給萬裡出行似乎也是兩便。
“我覺得可以。”
於是暫且先這麼定了下來。
當然,這是熊廠和萬裡出行雙方都非常重視的一次合作,他們仨隻是碰了一個意向而已。
作為各自未來發展戰略的一部分,還有很多細節等待他們去碰撞跟磨合。
對林一來說,這是他第一次不依靠已經被驗證過的經驗,對萬裡出行的未來發展下的注。
這樣一來,他考慮了很久的三步走戰略也逐漸成型了。
短期之內,是拿“共享單車”當幌子,暗度陳倉實現盈利和上市。
中期也就是可預見的近未來,在即將爆發的新能源浪潮中分走一杯羹,占據一席之地。
遠期,就看熊廠主導的自動駕駛技術是否能夠落地,即使失敗也有助於林一造車的智能化水平。
一個無法忽略的隱患是,如果這個場景真的實現了的話,那麼萬裡出行以後會不會受製於熊廠呢?
至少那個時候,萬裡出行應該不是林一僅有的籌碼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