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不是特地找的李羅賓。
他隻是在聊正事兒的間隙恰好想起了奇異果跟熊廠之間的關係,於是就跟李羅賓提了一嘴。
李羅賓覺得既驚訝又有趣,因為這還是第一次,有人為了一個女明星當麵托他幫忙,正常來說和他來往的人不會願意為這種事欠他人情的。
這個人情好像還真不算大。
總之李羅賓也沒有拒絕,而且當著林一的麵就把電話打到了龔禹博士那邊,簡單交代了幾句。
龔禹博士自然滿口答應下來,所以才有了探班的事情。
林一接到顧采薇的消息之後,知道這位龔博士已經把活兒乾完了,於是也向他表示了感謝。
這事兒就算完了,很簡單。
那林一本人最近在忙活些啥,為什麼又晃悠到李羅賓麵前了呢?
他的車造出來了。
按照林一的要求,他不需要那種配合ppt吹牛用的概念車,隻需要一輛真的能從生產線上下來的量產車。
作為項目負責人的邵宇,帶著主要由他自己招聘來的團隊,花了一年時間終於搓了一輛車。
其實李羅賓第一眼看到這東西的時候是有點嫌棄的。
“太……普通了吧?”
羅賓說話還是很有涵養的,林一猜想他本來應該是想說醜,但是出於禮貌自動替換了。
它不光長得很平庸,名字也是如此,被林一草率地稱為“萬裡1號”。
林一本人毫不在意,而且大吹特吹: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我說句實話啊羅賓,以你的背景,你的審美情趣代表不了國內的普通消費者。”
“當然我也不是強行誇這輛車的外形有多驚豔,因為外形在我們研發這輛車的時候,屬於排序非常靠後的考慮因素。”
“我知道現在的市場,特彆是年輕人買車是非常看重顏值的,車如果長得難看就提前失敗了一半。”
“所以我們沒打算把這車賣給他們。”
“你還記不記得我說過,萬裡出行造車最大的優勢,我們的第一批客戶肯定是開網約車的司機。”
“那對他們來說,車首先是一種生產力工具,而不是社交時候充場麵的道具,或者彰顯自我個性的符號。”
“所以,這輛車最大的特點是經濟性,我們在購置成本、使用成本、保養成本乃至折舊成本上都做了很大的考量,這些都遠遠超過車的外形。”
“而且不瞞你說,外形設計成這樣成熟、普通、常規的樣式,也是考慮了成本的因素。”
李羅賓質疑道:“如果拚生產成本的話,你能跟那些傳統品牌比較嗎?他們的規模遠遠大過你。”
“彆的且不說,你要先花大價錢新建一個整車廠,每年的折舊攤銷都比人家要高一大截。”
林一笑道:“這是一個誤會。”
“你說的那些傳統品牌,他們規模大的地方可都是油車,所以我,還有很多的所謂新勢力才會押寶到電車。”
“目前為止能夠大規模出貨電車的廠家屈指可數,剩下那些新勢力比我快不了多少。”
林一說的屈指可數無非是兩家。
一家是美國的特斯拉,基本上所有的新勢力都是瞄準它去的,堪稱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