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魏易立意,天武之諾
文試繼續著,第五試、第六試相繼結束,文試六試至此宣告結束,而文試的揭榜之日則是定在了下元大會舉辦當月的十五日。
文試揭榜次日便是武試開場。
文試考生現在剩下的就隻有等待,三天後揭榜,這三天裡能做的似乎隻有等待。
但下元大會已經召開了太多次,早已延伸出了許許多多的文化內涵。
文試結束後的三天,文試考生們會三三兩兩的相約聚餐,前百考生更是會由當屆的奪魁熱門牽頭,在狀元樓大宴學子,每位學子可以帶上自己的家眷來體驗修習文道帶給他們的種種妙處。
魏易作為前百考生自然也是在邀請行列,而此次下元大會作為牽頭一方的則是魏武侯的嫡次子魏旭魏長明。
大周男子十六及冠,魏易雖早已及冠,但至今未有長輩給他取字,因而至今仍舊是單名一個易。
對於武生而言,有沒有字其實無所謂,他們不在意這種東西。但放在讀書人的魏易身上代表的意義就很多了。
無字,意味著無父無母無長。一個及冠的讀書人卻沒有字,這就代表這個讀書人沒有得到任何一位長輩的認可,這在極其重視禮的文道當中是很嚴重的事情。
魏易自是有長輩所認可,但文道取字的長輩是有講究的。如果魏易是無父之人,那麼文道修為高於魏易或是年長於他的長輩皆可為他取字。
但魏易不同,他的生父是魏武侯,是文道有名的大儒。文道修為與大儒境界相差甚遠,但普遍而言,隻要文道成就足夠,便可稱大儒。
想給魏武侯的兒子取字,哪怕隻是一個妾生的旁係子弟,想要給他取字也需要與魏武侯相當。
認可魏易的長輩有不少,但可惜,魏武侯的地位太高了,堪稱六司大修下第一人,也是少有的修為未曾達到六司便被稱作大儒之人。
這樣一個隱隱有著六司下文道第一人名頭的侯爵,魏易接觸到的人當中隻有一個人可以給他取字。
但魏易很有自知之明,沒有妄想著那位會給他取字。
兩者非親非故,縱然他身具天靈根,但這也隻是天賦,在那位的眼力或許僅僅隻是有些潛力,想要讓那位為他取字……
想什麼呢。
狀元閣之中,魏易無奈的笑了笑,最近仙道修為提升太快,以至於他現在的心境都有些飄飄然了。
怎麼會妄想到讓那位為他取字呢?
不過,想歸想,但魏易心中還是抱有一絲絲的希冀。
也許,自己第六試《立意》的文章能夠引起那位的關注也說不定。
魏易自知那篇立意之文會在這席卷天下的朱聖一脈中引起滔天巨浪。
他本意低調,但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當他每每看到這些朱聖一脈的文人滿口朱聖卻肆意妄為,魚肉平民。
當他看到周身皆是讚頌朱聖立言、立意之文。
當他想到那些深夜苦讀,卻因不願加入天地文宮而被迫放棄文道的讀書人。
他沉默了。
誠然,他與這些文人一道歌頌朱聖功德縱然可以考取功名,能夠讓春雨過上更好的生活。
但這真的是他想要的嗎?
讀書……什麼時候變成了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人上人了?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流傳萬古的聖言四句,是為了後來讀書人成為人上人嗎?
不,不是的。
文道的作用在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修君子之身,齊和睦之家,治安居之國,平萬世太平之天下。
讀書不是為了成為人上人,而是為了人上……沒有人!
魏易倦了,厭倦了如今這個被陰霾籠罩的文道。
他想要做點什麼,哪怕他自己的力量微乎其微,但他也想要做些什麼。
總要有人去做,去發聲,那個人,為何不能是他魏易呢?
功名……
嗬。
魏易眼底閃過一絲瘋狂。
從他寫下那篇推翻了朱聖立意的立意之文開始,他就已經踏上了與朱聖一脈無法調和的道路。
理念之爭,不死不休!
安和園。
林染的仙魂靜靜地觀看著蘇玉麵前的考卷,無視了蘇玉如同奔喪的黑臉。
《知行合一》
四個飄然俊秀的大字躍然於紙上,力透紙背。見字如見人,隻是一眼看去便令人的腦海中浮現出一個文采盎然的少年郎形象。
隻是,相較於字,文章內容無疑是更加重要的。
文試第六試為立意。
朱聖立意存天理而滅人欲後再無新意,後來者所有的立意都是在朱聖立意之上進行的,無非是對朱聖立意的深度解讀,好一些的擴充朱聖立意的理解,歸根結底都不可能突破朱聖立意這個框架。
但是這篇出自魏易的文章卻是不同。
“何為知行合一”
“在理智的情況下去辨析事情的因果是為知,冷靜處理問題是為行。”
“知行合一,其重點在於知與行……”
“知而行,行而知。”
“心明如鏡,物來則照。”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洋洋灑灑的數百字呈現出了一個與朱聖立意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說是完全否定了“存天理而滅人欲”的朱聖立意。
天下七成以上的文人皆是朱聖一脈,而魏易的這篇立意文章可以說是從根本上否定了朱聖,動搖了朱聖的思想。
一旦這篇考卷傳播出去,必然掀起軒然大波!
蘇玉身為主考官,同時也是朱聖一脈少有的七宮級大儒,看著手中的考卷一時間竟然是有著撕毀的衝動。
但是他不敢。
每份考卷都有秦王印,一經損毀立刻就會被察覺。
秦王與天地文宮關係不錯,但決計不會在下元大會這等大事上偏袒天地文宮。
這份考卷絕對不能撕毀!
蘇玉看著手中的考卷,臉色陰晴不定。
忽的,蘇玉像是想到了什麼,文氣湧動,在空中書寫了一份文書,激射而出。
“實踐出真知麼。”天武王府內的林染“看”完了魏易的這篇立意之文,輕笑一聲。
沒想到他在這個人界這個深譚發現的第一條真龍竟然會是這個侯府庶出。
“知行合一,格物致知。”
林染的身影悄然消失在了王府。
……
狀元樓。
魏易將目光看向他名義上的二兄長,魏武侯府的嫡次子,魏旭魏長明。
此次宴會由他牽頭,隻是魏易不曾想到,在魏旭的身側,竟是還有一位滿頭白發的布衣老者。
大儒嚴安國!
又是一位與魏武侯交好的大儒。
“魏易。”本欲低調行事,卻不曾想,自己那兄長卻是喚了他的名字。
霎時間,宴席上的學子與家眷均是看向了魏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