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有話要說:
離下榜期越來越近了,請大家儘快添加收藏,否則,下榜期一到,就很難找到此文
範筠萱開車送母親回家,路上,範筠萱問:“對我這個婆婆感覺怎麼樣?”
筠萱媽說:“她就是現代的祥林嫂,一見麵就明裡暗裡嘮叨你的不好。”
“在您麵前她都這樣,可見女兒以前受到的是何種虐待?”
“我女兒是要讓人愛的,不是要讓人拿來氣的。今天我跟她唱的是白臉,紅臉留給你去唱,畢竟你們整天在一個屋簷下。”
“媽,您總讓我謙讓婆婆,您自己倒是不客氣了。”
“傻孩子,哪個當媽的不偏向自己的孩子。我閨女不能讓人看扁了,我得讓她知道,娘家是有人撐腰的,我閨女,是不能受人欺負的。”
“老媽,您今天的表現太棒了,為女兒出了口惡氣。”
“你彆得意,你婆婆今天憋了一肚子火,肯定會拿你當撒氣筒。你得想辦法哄哄她,既要讓她把火宣出來,又不能讓自己太不堪,更不能把關係弄僵。”
“我婆婆其實還真不是個記仇的人,她就是小心眼兒。”
“你們倆的事兒雖然不是什麼深仇大恨,但就是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往往更折磨人。”
“其實我跟她就是生活習慣不同,她看不慣我的作派,我也看不慣她的風格。”
“這隻是表麵,深層次原因在你老公。”
“跟他有什麼關係?”
“就像你昨天跟我說的,你婆婆在精神上深深依戀嘉俊,這種依戀是有排他性的,所以,她肯定會看你不順眼。”
“所以呢,我要把嘉俊爭取過來。我婆婆心疼兒子,隻要嘉俊什麼事兒都跟我站在一起,那歸根結底還是我說了算。對婆婆,我呢,‘能忍則忍,須爭必爭’”
“把握好度很重要,不該爭的也去爭,就不合適了。包容和尊重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那是你婆婆,你跟她搞不好關係,最難受的是嘉俊。”
筠萱媽和筠萱談她婆婆的同時,嘉俊媽也在跟嘉俊談他的丈母娘。嘉俊媽說:“有句話怎麼說來著,不是一路人,就彆在一塊兒談事。”
郭嘉俊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對,就是這句話。我和你丈母娘,就不是一路人,溝通有困難。”
“媽,你們確實不是一路人,你們的價值觀相差很大。”
“筠萱花錢大手大腳,敢情是遺傳。我跟你說兒子,她那個家風就有問題。當律師的,你得就事論事,客觀公正,她可好,處處護著。”
“哪個當媽的不護著自己孩子啊?這是母親的本能。不要說是人類,就是動物,也會拚命保護自己孩子的,您當著她的麵就說她孩子這問題、那問題,她能願意聽嗎?這不相當於在批評她沒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嗎?”
“筠萱不愛乾家務,整天臭美,就是跟她那個媽學的。你聞聞她身上那個味兒,也不知道噴了多少香水。多大歲數了,西紅柿跳果籃裡,她還以為自己是嫩水果呢?”
“那不是香水味,那就是往臉上、手上抹的一些護膚品的味兒。”
“護膚品就這麼香?我看她也是個什麼貴就買什麼的主兒。筠萱那麼敢花錢,根子就在她那兒!也不看看自己什麼歲數,臉抹的那麼白,衣服穿得跟三十歲少婦似的,還是律師呢,也不樸素一點兒。”
“過年了,誰還不得打扮打扮?平時穿職業裝,過年了還穿職業裝?那不有毛病嗎?媽,她千不對萬不對,但有一點,我覺得她說得還挺對的。”
“她哪點對?”
“她覺得您啊,太閒了,得找點事兒做。”
“我這一天事還少嗎?給你們買菜、做飯、洗衣服,從早忙到晚。”
“事兒是不少,但您也彆整天在家裡轉悠,沒事出去跳個廣場舞啊,練練太極拳啊,跟外麵多接觸接觸,心胸都會變寬闊。”
“敢情你丈母娘說我心胸狹隘?”
“她可沒說這話,她隻是建議啊,讓您平時多出去活動活動,多接觸點人。我覺得她這個建議挺好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觀念,遇到不同的人就能接觸到不同的三觀,人的思維就會變得開闊,是非對錯的辨彆能力就會增強。整天在家裡轉悠,多悶得慌啊!”
“兒子啊,你以為媽不想多出去走走,跟人聊聊天,跳個舞啥的?你說你每天工作那麼忙,你媳婦回家也不做家務,我要是整天也不著家,那菜誰買啊?飯誰做啊?衣服誰洗啊?地誰擦啊?你媳婦要能伸把手幫我乾一乾,我也出去遛彎去,我乾嘛不遛啊?”
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嘉俊媽的邏輯是,因為筠萱不愛乾家務活,所以,得自己乾,所以沒時間出去;筠萱媽的邏輯是,因為你整天呆在家裡,思維固化,心胸狹隘,所以才整天挑女兒的刺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