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黃權聽罷,相繼拱手恭敬的說道。
眼見此刻殿中已儘數是心腹之臣。
劉備再無絲毫的掩飾,流露著真情。
麵上儘是浮著悲戚以及傷感之色。
他遂是麵向諸人高聲道,“方才於朝堂上,軍師言仲邈臨逝前,必有後事所托!”
“建議孤先行將擇二郡都督一事先行擱置。”
話音落於此,他隨即麵容間又流露著極其動容的神情,眼神掃過三人的身影,遂停留於諸葛亮的身上,下詔道:
“前番平定益州一役中,峻率本部曲孤軍鎮守後方要地白水,拚儘全力抵禦著劉璋欲聯合漢中張魯的反撲而不失!”
“以致我後方牢不可破,未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中。”
“峻既佳士,加有功於國,孤欲行爵。”
“並思前想後,將仲邈的遺體送至白水安葬,孤欲親自攜百官北上祭奠,以彰顯其功。”
“孔明,待孤離去,朝堂諸事,恐還得汝領孝直,公衡主持大局呢。”
此一語徐徐落罷!
劉備的麵容本身就十分具備感染力。
此番悲戚的一番言語,饒是諸葛亮,法正等人都不自覺的紛紛側目流露淚痕。
好半響功夫,諸葛亮攜法正,黃權抱拳領命道,“霍都督於我軍功勳卓著,大王此舉可謂是順理成章之事!”
“還待大王放心去便是。”
“臣定然與孝直,公衡二人留守成都,令後方安居。”
“軍師所言甚是!”
“我等必會從旁協助軍師,處理國政。”
一番番的話語道落。
麾下的三位核心大臣,都出言予以表示對他此主張的附和。
既然無人反對,劉備心下的憂慮迅速一掃而過。
隨即又徐徐與他們交接一番自己後續離去的各項事宜。
接下來的時日裡。
漢中王劉備就迅速差遣霍峻麾下的親衛信使快速回返,通稟親衛將霍仲,待主將之選擇出,穩定好二郡的大局後。
就將霍峻的遺體收斂好,送至白水出殯。
自己將親率文武百官前往祭拜。
而距離上一次的朝會,又約莫過去了兩日。
由霍仲差人攜帶著霍峻臨終書信的信使再度縱馬狂奔至成都。
信使心知此信不容耽擱!
他亦是入城後,第一時間就前往王府求見。
後殿中。
漢中王劉備予以了接待。
兩相見麵,信使稟明來意,並迅速從懷中取出一封好沉甸甸的信箋。
此乃霍峻臨終前的訣彆手書!
他鄭重的交給從側的禦前侍衛,再由其呈遞給上首的漢中王。
劉備接過書信,亦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他屏住麵色,快速拆開後靜靜查閱了起來。
“大王親啟”
“峻拜上,或許待大王您看到此信時,末將早已不在人世。”
“峻的身體積勞成疾,大夫們皆是束手無策,大王若是後續知曉了末將身故的消息,還請切莫為末將悲傷。”
“末將雖逝,可精神卻將永遠陪伴大王的身邊,以護佑著您能夠掃滅曹賊,中興漢室,重現炎炎大漢四百餘載的輝煌。”
“峻雖逝去,然武都、陰平二郡乃我軍北伐前哨,不容有失!”
“但此二地地勢險峻,境內形勢又極其複雜。”
“羌、氐各部族從旁環伺,外部又有北麵的曹氏各方勢力予以虎視眈眈,雖現下郡內看似平和,鮮有戰事。”
“隻是,這都不過是表麵上的現象罷了!”
“以末將駐軍二郡的此兩載歲月的經驗所得,峻以為,我方若想保守二郡的安寧,能護佑長久不失,所承繼的都督之選大王必當慎之又慎,不可有絲毫的馬虎。”
“此人當得身負勇略,還能智謀過人之輩,方可勝任!”
“峻若離逝,欲推舉羌道守將,子龍將軍之子統承繼末將的都督之位。”
“阿統於末將所直屬,峻十分熟悉他的才能。”
“近兩載來,他不斷憑借自身勇略挫敗隴西曹軍接連不斷的攻勢,又利用智謀結好周邊的白馬、參狼等羌部族。”
“若阿統能承繼二郡都督之位,峻相信他定能順應境內的複雜形勢,處理好與羌氐各部族間的事務,並守護好二郡不失!”
“萬望大王思之,慎之。”
花費了大半響的功夫。
劉備細細查閱著字裡行間的內容,眼角竟是不自覺的隱隱有淚痕流露。
直到察罷書信內容。
劉備麵色間本就殘存著的傷感亦是撲麵而來!
他不自覺的就哀歎了一句道,“痛煞孤也!”
“仲邈逝去,孤猶如折一臂也!”
他經過短暫的悲傷過後,方才屏退信使,遂是念想著信中內容而陷入了沉思當中!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