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
這位大佬雖然是心外科專家,但是從他的這番言論就能看得出來,他對於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療也有非常深的造詣。
隻見這位專家看著屏幕裡鄭毅的操作,繼續解說道:
“就需要考量術者的技術了。”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個小子剛剛操作導絲的那隻手的手指頭動的那幾下。”
“就是利用剛剛那幾下動作來調整了導絲的角度,讓導絲能順利地進入到目標血管當中。”
這個時候隻有一旁的方岩,因為隻有自己能聽得見的聲音,小聲地嘀咕道:
“這種操作,誰能做得到啊。八成是蒙的吧……”
不過方岩自己也能察覺出來,說話的語氣裡卻有著底氣不足。
這時。
在方岩不可置信的眼神裡,鄭毅的這根導絲已經到達目標的位置。
是時候了。
鄭毅手上的操作很快,沿著導絲將擴張球囊小心翼翼地順到了冠狀動脈狹窄的位置。
充氣,球囊擴張,狹窄的地方被打開,很快能擴張出了一條隻見通入的路,動作順利無比。
把球囊順著導絲拿出來,鄭毅再次順入了支架。
到達位置,支架釋放。
依舊順利無比。
而除此之外,鄭毅繼續取出了導絲,在他的操作下,導絲再次進入了其他相對細小,但是狹窄程度比較單一的地方。
導絲在他的手裡,如同手指頭一般靈巧。
在鄭毅的操作下,很順利的一次又一次地又進入到一根又一根的分支血管當中。
評委區中,大家看著鄭毅的這段操作,所有人不由得頻頻點頭。
這下子,就連剛才一直叨叨個不停表示自己不屑的方岩,也說不出話了。
畢竟一次兩次的成功,自己可以嘴硬,說是偶然瞎蒙的。
但是現在這麼多次,鄭毅都已經順利完成了超選的操作,想要自己就算想要說他是懵的也不太可能了。
可是看著鄭毅的這番操作,方岩的心情也越發的忐忑和不解。
他確實不喜歡用國產的導絲和造影器械。
而他不喜歡用的原因很簡單。
就是因為國產的導絲導管還有支架係統,很多都是仿製國外進口產品的。
你因為是仿製的,所以缺乏自主創新,而且因為國產的東西相對來說比較便宜,所以他們做工和進口的商品相比明顯的會顯得有些粗糙。
方岩自認為如果是自己的話,用國產的導絲,自己的技術水平發揮的,可能隻能達到用進口導絲的水平的23左右。
但是這個鄭毅居然能將國產的導絲玩得這麼溜。
這也讓方岩心中,對鄭毅的輕視不由得收起了幾分。
不過更令方岩感覺到驚訝的還在下邊。
隻見鄭毅很快地放完了支架之後,將導絲導管從患者的股動脈撤出來,立刻放置上了加壓器進行加壓止血。
而另一邊,楊雯的配合很默契,立刻接替了鄭毅的加壓止血工作。
與此同時,手術台兒上何傑已經順利地開胸完畢,此刻正在拿著胸廓內動脈牽開器和手裡的工具在一點點取著患者的胸廓內動脈。
鄭毅這時候是把手放到一邊的台子上,拿出了那套微創的腔鏡耗材,在巡回護士的幫助下,將這套耗材連接到了雜交手術室裡的高清腔鏡上。
“刀片。”鄭毅伸手,柳葉刀被拍在了手心。
手起,刀落。
在患者的手腕上打切了個小口之後,鄭毅把腔鏡慢慢地探了進去。
這個操作可是讓在評委區裡的所有專家都露出了感興趣的表情。
“居然是腔鏡血管采集技術。”一位專家饒有興趣地看著鄭毅的操作,弄出了好奇的表情: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技術現在隻在少數的醫院應用。”
“我很好奇,在這位年輕術者,他是什麼時候學會這個技術的?”
看到會議室裡的多半的人都露出了懵懂的表情,這位專家繼續開口解釋:
“采用腔鏡進行血管采集技術,它的微創程度自然就不必多說了。”
“但是這個技術之所以沒有被廣泛地開展,也是有他自己的原因的。”
“第一個問題,就是花費問題。”
“畢竟微創的東西相對價格都比較高,而且醫療保險報銷得也比較少。”
“如果使用這種微創腔鏡的話,患者會要多花上幾千塊錢。”
“但是這並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它最主要的問題在於。”
“很多人都擔心這種技術,會對冠狀動脈搭橋的患者的橋血管質量產生很明顯的不良影響。”
說到這裡,很多人都明白了這位專家話中的意思。
眾所周知。血管這種東西,最怕的一樣損傷就是牽拉了。
冠心病患者心臟血管發生狹窄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血管內皮細胞,也就是血管裡麵最內側和血液直接接觸的細胞,發生了損傷。
之後逐漸地出現了血管的內部狹窄。
有很多的研究,其實都已經發現了患者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和患者的一個血管老化程度有著很明顯的關係。
而切開獲取患者的其他血管,作為一個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中的橋血管材料的話。
雖然這樣做損傷比較大,但是因為可以完整地看到血管的情況,采集血管的時候可以儘量減少對血管切拉以及損傷。
這麼做就可以明顯改善橋血管的使用壽命。
但是腔鏡技術不一樣。
使用腔鏡技術的過程當中,很多人都認為腔鏡的使用難免會對血管造成壓迫、牽拉,從而造成損傷。
這樣會嚴重影響橋血管的質量。
這種損傷的結果就是橋血管的使用壽命變短。
要知道對於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的患者,橋血管可是維持心臟血液的通道。
橋血管一旦發生狹窄或者閉塞,就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生命安全造成很嚴重的影響。
心絞痛或者心肌梗死隨時可能再次發作。
不過這話說回來。
由於腔鏡技術本身的微創、損傷小以及並發症少的優勢,還是有很多的人都在研究這項技術的。
也有越來越多的研究提示了在操作得當的情況下,使用腔鏡采集血管的技術,不但可以減少患者的損傷以及手術並發症的發生。
同樣,對於患者自身橋血管材料的損傷和切開采集血管的技術相比也沒有明顯的差彆。
這種兩麵化的結論,使得這場技術現在仍然存在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