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陽,[西園女校]。
[王榮]展示自身[麵板],眾人觀之,儘是無語。
——————
【姓名】王榮李漁分身)
【聲望】9
……
【等級】武力11、智力8。
【屬性】力量22、體質27、敏捷21、精神29
……
【技藝】劍係掌握熟練)、槍係掌握熟練)、騎術熟練)。
……
——————
[麵板]乏善可陳,隻九十九點總[屬性]勉強稱得上佳。
但是,就是如此簡陋的[麵板],給眾人帶來了難以言說的震撼。
三日。
僅三日光景,[王榮]就讓[女校]眾人體會到——何為“驚才絕豔”。
自訴騎馬生涯隻兩日,然其技藝嫻熟,太史教習都甘拜下風。
而後,王教習授劍術,[王榮]觀之。
隻半個時辰,儘得其劍術真意。
持劍與新老學員交手,無人是其一合之敵。
“天資聰穎”的萬年小公主,見獵心喜,要和[王榮]比試,被連揍三回,哭著回了皇宮。
有學員質疑[王榮]說謊,她便亮出[個人麵板],其上“劍係掌握入門)、騎術入門)”的字樣,令所有人閉上嘴巴。
再之後,太史慈教戟法。演示一遍後,問眾人可記住。
眾女有說記得半數,有說隻得一二,唯獨[王榮]不言聲。
太史慈問[王榮],她答已記全。
太史教習有些不信,[王榮]索性持戟而起。
二人交手,[王榮]竟不落下風。
次日,太史慈尋到劉脩,說教無可教,愧受束脩,要辭去教習一職。劉脩好說歹說才將他留下。
又至今日,王、太史再交手,已是太史慈左支右絀,撐不過百回合就收戟認輸。
而就在剛才,王越王教習也踏入場中,說與[王榮]切磋一二。
王越生性謹慎,雖不覺得劍術[大成]的自己有翻車之虞,卻依舊用了“切磋”的說辭。
二人較藝不較力,才過數合,王越就心驚不已。
此女雖看似年幼,用劍之法卻極為老道,王越[大成]劍術都拿她不住。
而[王榮]偶出奇招,如羚羊掛角,難以捉摸;又如白駒過隙,倏忽而至。
有那麼一瞬間,王越竟有措手難及之苦。
劍影紛飛,轉首已至百合。王越忽地躍出場外,收劍而立,不打了。
[王榮]意猶未儘,王越卻歎道:“如王姑娘這般武道資質,越生平僅見,愧不如也。”
一旁的太史慈下意識點點頭,深有同感。
自《三國演義》流傳開,家中老母就時常叮囑,他非“太史子義”,莫驕伐泆樂、耽於“虛名”。
太史慈孝順,對母親言聽計從。隻是少年心性,難免存一分驕傲在心頭。
他是太史慈,“當帶三尺劍,立不世功”的太史慈。
異人們曾流傳有一首打油詩,說的是漢末二十四武將——“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
太史子義,列位“第十”。
此詩流傳甚廣,卻飽受爭議。有人說趙子龍名不副實,有人為馬關顏文抱不平。
由此,各種版本的武將排名層出不窮。
如新近恢複的太學推出的《東觀版》;
汝南許氏兄弟聯手推出的《月旦版》;
平原禰姓小兒推出的《武夫版》。
諸多版本,對“太史子義”的評價都不低,認為他是“東吳”的頂流武將。隻是不知怎地,排著排著,他就到了十名、甚至十五名開外。
太史慈心有不平,於是下定決心——
待他年長,戟法有成,一定要周遊大漢十三州,去會一會天下群雄。
這是太史慈以往的想法。
而經此三日,其心中驕傲化為齏粉。什麼“呂趙典關馬張黃許孫”,通通被他棄之腦後。眼下他最大的念想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