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浩渺,玉闕巍峨。
李漁隨著[九天玄女娘娘]駕霧騰雲,跨過南天門。又由太白星李長庚引著,走去雲霄寶殿。
這一路,瑞氣千條噴紫霧,金光萬道滾虹霓。
處處玲瓏剔透、層層龍鳳翱翔,星辰燦爛、金碧輝煌。
數不儘力士金剛,頂梁靠柱、持銑擁旄;百餘個金甲神人,提刀仗劍、執戟懸鞭。
文武仙卿湊聚,都來瞧這人界橫行、號稱[骷髏天尊]的道人是怎生一副模樣。
李漁、張鸞等人在下界的諸般舉動,早已被天庭千裡眼、順風耳察探清楚,上稟玉帝,為眾仙家知曉。
袁基三人,凡夫俗子,雖有特異之處,卻都脫不開人間因果,不需要過多關注。
張鸞師徒也沒什麼,左右不過是一個“妖法作亂、生事害民”的罪責,已經被打入天獄,受些懲處就是了。
李漁卻不同。
其來曆不明。
他曾在人間說自己從海外來,但無論是天庭東華帝君執掌的[命籍]、還是陰曹地府的[生死簿],都無其名姓。
術法體係自成一格,不同於天庭仙法,也迥異於《如意寶冊》上[天罡地煞]的一百零八般變化。四大天師幾番念誦那“咒訣”,也沒研究出個所以然來。
所用“阿伽尼佩泉水”功效特異,但就算是博文通識的“歲星”東方朔來了,也沒瞧出這泉水的來曆。
跟腳、師承、寶物,全是個謎。
由此才惹得仙人們翹首以盼,引以為奇。
李漁入殿,就見那——
鎮天元帥托塔,天妃玉女捧扇。
氣昂昂仙卿護駕,惡狠狠天將掌朝。
李漁剛要抬頭看那玉帝模樣,就有一靈官喝道:“大膽妖孽,入了淩霄寶殿,竟還藏頭露尾!”
赤麵髯須、三目怒視,身披金甲紅袍、腳踏風火雙輪,左執金印、右舉金鞭,極其威武勇猛。
正是昔日凡間唐朝的王惡,今時天庭護法的靈官。
“妖孽,還不快快現出原形!”王靈官又叱一聲。
李漁瞧他一眼,未多理會。
王靈官大怒,金鞭一舉,就要發作。卻見李長庚上前複命,說是下界罪人帶到。
玉帝垂簾下望。
李漁作揖行禮,與之對視一眼。
這天尊身穿九章法服,頭戴十二行珠冠冕旒。說不儘的雍容華貴,道不完的妙相莊嚴。
不虧是轄儘七十二沉地、權衡六道八荒靈的天地共主。
王靈官見李漁竟不拜伏參見,又開口斥責。
玉帝卻是仁慈聖君,免去李漁失禮之舉,問起他的師承、來曆。
李漁說他本是隋末人,誤入桃山,遇到一位“不食五穀、吸風飲露,乘烏雲、禦骨龍”的仙師。
隨其海外修行,一晃就是四百載。
近年來,仙師遊曆人間,不喜狄戎夷蠻之輩禍亂中土,索性就將他這個不成器的劣徒趕回舊地,要他重拾漢家河山。
玉帝問起乃師名號,李漁道是“滄海真君”。
大殿之中的仙家們,彼此對視,都搖搖頭。
無一人識得。
玉帝又問了幾句,所獲不多,漸漸沒了興趣。便命[善惡司]查勘李漁過往罪惡,量定刑責。
[善惡司主]翻看[善惡簿],姓李名漁的不少,卻根本就找不到眼前這一號人。
無奈之下,乾脆尋來千裡眼、順風耳,搜集人間輿情。一陣掐算,得出結論——
計有一萬人,直接或間接,殞命於骷髏、石羊、石鵝手中。
殺孽太重,有傷天和。
李漁問那[善惡司主],遼人世代擄掠中原,是善是惡?是否有傷天和?
“普天下人如恒河沙數,其窮通壽夭,隨著世治世亂、年豐年歉,大小劫數無窮無儘,卻自有其命運流轉之路途。”
[善惡司主]看向李漁:“你既已踏上長生路,就當斬開紅塵俗世。漢民生死、遼人善惡,若非應劫轉身,又與你何乾?”
“怎與我無關?”李漁微笑道,“我師常言,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鐘,正在我輩。太上忘情,非是無情,不絕不縱、順乎本心,正合我輩所為。所以,貧道殺人複地,是尊師命而為,也是修我道之根本。”
王靈官不屑:“殺生的根本?”
李漁瞥他一眼,道:“難不成是狺狺狂吠的根本?”
王靈官大怒,揮鞭要打,被玉帝喝止。
善惡司統計完畢,應元府擬定罪責。
說是罰去下界,要麼沉入江底,受封印之苦;要麼縛於山巔,受雷擊之刑。
又或者,穿了琵琶骨,在這天宮中做那灑掃傳餐的雜役。
李漁靜立不語,看著那玉帝與天庭眾仙三言兩語,給他定下了五百年的天宮苦役。
然後,由著王靈官押解,去往受刑台、穿那琵琶骨。
行經南天門時,當值的天將問:“靈官,這妖人是何來曆?”
王靈官道:“下界沒規矩的野道人,沒甚來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