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小鐘告知蕭震,今晚張溥要在利貞舫宴請浙江鄉試的主考官錢謙益。
蕭震查了查,這錢謙益是萬曆三十八年進士科的一甲三名,也就是探花,授翰林編修。自己算是科場晚輩,好在都是翰林出身,而且自己還有個庶吉士的名號,下帖拜訪也不算冒失。
於是讓小鐘帶著自己的帖子到錢謙益府上下了拜帖,錢謙益天啟初年才將起複出仕。蕭震隻知道後世關於他“皮太癢、水太涼”的典故,和他娶了柳如是這個“巨星”做妾,其他的倒一概不知。
現在是自己有求於人,隻能按著規矩禮數齊全的上門拜訪。
錢謙益四十出頭,在自家客廳一身廣袖道袍魏晉名士的派頭見了蕭震。但開口閉口的就是文章經學,讓蕭震感覺何其太雅,但也隻能硬著頭皮答話。
好在前世為了接近領導,看了些南懷瑾、李叔同的書,算是肚子裡多少有些存貨,一時間二人也是聊的不錯。
果不其然最後錢謙益邀蕭震,一塊到太湖畫舫與江南士子共遊。
當夜太湖利貞舫,蕭震、錢謙益、張溥、張采和一眾江南士子分主賓落座。因為錢謙益到浙江主持鄉試,眾人避諱也就沒談論八股時文,倒是讓蕭震送了一口氣,畢竟這四書五經八股時文自己是毫無頭緒。
再有就是錢謙益的介紹和翰林庶吉士的名頭,這群沒過鄉試的年輕士子們倒也沒誰去找蕭震的黴頭。
蕭震在一邊悄悄的觀察者張溥這個明末有名的“學生運動”首領,看了半天沒看出什麼名堂,正想著怎麼結交時。
結果張采先湊上來了,問的不是經學文章,而是聽說前陣子蕭震安撫流民的事情,跑來問實務。
這個蕭震拿手啊,畢竟是共和國大災動員體係下曆練過的。於是就比照著後世的災後防疫、災民安置、災後重建等照貓畫虎的說了一番。
張采聽得是一陣感慨,連稱蕭翰林大才,佩服的不行。
兩人聊得正起勁兒,卻聽到眾人話題轉到天啟朝最熱的“移宮案”上來。就不好再繼續深聊,但張采卻信誓旦旦的說日後要向蕭震請教,蕭震隻得應了下來。
一眾士子卻開始熱議“移宮案”,有支持大學士劉一燝的,有說吏部尚書周嘉謨老成持重的,有說楊漣、左光鬥堅貞不屈的,還有抨擊閣老方從哲昏聵不堪的,各持所見,都是正氣滿盈。
酒過三巡,眾人又談及遼東諸事,說袁應泰氣節千古,熊廷弼複出必然還是畏敵不出,本月初朝廷命王化貞為遼東巡撫必能克複遼東,說起遼東諸將領和閩浙、四川的援兵將領都是武人粗鄙,不通韜略,若自家為將如何如何。
等菜過五味,再看眾人卻是聊各處江南名妓,誰誰詩詞了得,誰誰又是琴藝雙絕,哪家又是舞姿妖嬈,最後更有甚者開始討論孌童,聽得蕭震是目瞪口呆,算是真正見識到了文士風采。
本來打著結交江南士子,以圖後用的蕭震,看著一眾文人士子,再想起錢謙益“水太冷,不能下”的典故,頓時熄了結交的心思。
除了跟張采聊了些實務,留下個好印象之外,其餘的蕭震真是打不起興趣跟這些士子應酬。
蕭震心想自己還是想的太多,這明末亂局,有江南文士支持固然好,但終歸是槍杆子裡麵出政權。東林諸君又能如何,還不是被南明馬世英這個軍閥殺得人頭滾滾,隻留了一個錢謙益,還他媽降清了。
蕭震打定心思後,也到沒有直接走人,而是等眾人宴飲高興,悄然離開。
次日,蕭震交代蕭睿改價織機事宜後,便坐船返回了大陳島。
蕭震到達大陳島後第一時間到鑄造廠查看槍炮打造情況,火槍采用的是查爾維爾式前裝燧發滑膛槍,用大明打造魯密銃和自生銃的工藝仿製。
仿製的火槍,不含刺刀總長1.5米,雙層卷打鐵製槍管長1.1米,口徑18毫米。槍管下是木質一體槍托,用前後三道鐵箍將槍管固定在護木內,裝配長0.4米的套筒三棱刺刀,總槍重13斤。有效射程150米左右,火槍陣列集中射擊可殺傷300米內無護甲有生目標。
工藝標準都是大明的自生火銃技術,沒可能十年後的大明能造出來,現在有好鐵,還不虐待工匠的蕭震造不出來啊。
前期解決了槍管問題,剩下的無非是木工,製作槍托。技術好的工匠打造燧發裝置。蕭震分解了燧發裝置,每個人隻按標準打造一個部件,最後統一組裝。
燧石其實現在也有,就是俗稱的火鐮打火時用的小石塊,最終選了產於商丘一帶的燧石,質地好打火率高,測試後不下於百分九十的打火率,算是讓蕭震鬆了一口氣。
因為最初采買的燧石打火率六成、七成的都有,蕭震一度打算放棄燧發裝置,改用火繩槍,最後好不容易找到打火率高的燧石,問了產地才知道是商丘,當下就派人分批次弄了幾十車,交工匠打磨成型後,一個火槍兵配發四塊,算是解決了燧發火槍的打火問題。
考慮到訓練和射擊步驟的繁瑣,蕭震用定裝的油紙包彈,代替了散裝火藥壺的配置,但是發射步驟仍然高達12步。
現在陸戰一團的訓練還是差強人意,有把通條打出去的,有忘了在火門倒引藥的,還有擊發不了連續裝彈的,還有打火的燧石不知道好好保養臨陣打不著火的,總之是問題多多。
更彆說現在還是訓練,真要上陣,戰場上火炮齊鳴,人嚎馬嘶的,估計更差勁,要是對上建奴騎兵衝陣,估計就一個潰散的結局。
沒辦法,蕭震隻能下狠手,畢竟就是戚大帥的兵,臨陣還是得督戰隊在後督戰。不聽話大棍子打,再不聽話行軍法,該殺殺,最後就是練不出來的一家子全都趕出去。
這一條規定出來後,火槍兵們的訓練倒是越來越有章法。蕭震硬著頭皮實發三兩的餉銀,家人還能安居島上,要麼工坊做工,要麼種地打漁,起碼是能吃飽飯,能穿暖住的也差不多,對流民出身的人而言,這是天堂。
要是一家子讓趕出去,一家人活命都是問題,在這種情況下,火槍兵們倒是慢慢的練得像幾份模樣。但蕭震知道,不經過幾次實戰檢驗,這些鄉兵戰鬥力有限。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