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問歸疑問,蕭震見到毛文龍還是恭敬的行禮問候。
毛文龍看著蕭震,說道:“確實是我大明的俊傑,蕭都禦使可是能乾的很啊,剛到金州不過數月,就能大敗代善,好兒郎也!就是奔走於內宦、權閹非男兒所為。”
蕭震心裡一萬個尼瑪,都說毛文龍性情剛烈、嫉惡如仇,但咱們第一次見麵你這樣來,那不是戳人心窩子嗎,但也不好硬頂。
便說道:“毛帥真是耿介,蕭某為起複之事,實為不得已之舉,若不如此何來出鎮遼南機遇。且某以為此事當論心不論跡。”
毛文龍也不再跟蕭震糾結,哈哈一笑蓋過,便說道:“你在金州練兵,聽聞火器犀利,本帥此處亦有西洋教士數人,某學葡國言文,得其火器、軍陣之法,甚為有益,不知你如何看待?”
蕭震看著這個毛大帥,覺得曆史真有意思,一個北方的邊疆將帥,竟然有好幾個葡萄牙教士做顧問,而且毛文龍還跟著學習葡萄牙語,這就超前太多了。
要不是知道後來袁崇煥殺他殺得太容易,蕭震絕對以為毛大帥跟自己一樣是個外來客。
放下心思,蕭震答道:“毛帥,西夷火器此刻卻確實是長於我大明,於戰陣一道亦有精益之處,凡戰無常事常行,自該是取長補短,為我所用為上。至於爭論華夷之辯實屬不智。”
毛文龍看看蕭震後,說:“你當真是翰林庶吉士出身?當年老夫讀書,經書講義是一字不進,反而好兵書兵法。後棄文就武,也是從心而行,觀你言行可不像士子翰林。”
蕭震笑道:“我亦想詩書哥賦,畫舫美姬。但建奴不許,奈何?隻能練兵備戰,何時滅了建奴,再做回翰林悠然林下不遲,眼下還是鐵馬冰河來的實在些。”
“倒是口氣不小,滅了建奴,老夫都不敢大言,能穩住目前的局勢就是大功,年輕人真是銳意進取啊,但建奴已然成勢,不可小覷,速勝隻是妄言罷了。”毛文龍倒是看得清楚。
兩人又是一番交談......
最後蕭震要告辭時,向毛文龍說道:“毛帥,東江鎮不易,此番來帶了些甲胄兵刃和火器火藥想送與東江健兒,好為國殺虜。”
毛文龍沉吟片刻,道:“如此我東江卻之不恭了,某為軍資之事在這東江一鎮之地多有商貿,遼東的山貨、人參、皮貨皆可販運,早聞你從南洋來船頗多,回程可來皮島裝運北貨,待南運發賣再與我東江算結如何?”
聽完蕭震還是忍不住問出了疑惑,問道:“大帥,某常聽聞朝野多有指責大帥好財貨索餉無度,虐待士卒之說,可某來東江觀大帥甚為樸素,就是京中主事郎官之職也比大帥享受。敢問大帥錢財何去?某有疑慮還望大帥解惑。”
毛文龍長笑不止,最後歎道:“東江自某始建,連年征戰不止,將士老幼都在東江諸島上,軍餉下發七折八扣,還剩多少?近二十萬丁口老幼生活全在此處,又少田地,多少財貨才夠?”
“且此為戰地,某隻發口食於軍卒,是為積蓄後勁,袁大人在時,糧兵無需多慮,如今不在,萬一有變,我江東老幼如何過活?”
蕭震聽完,算是明白了,隻能苦笑回禮。這是沒辦法的辦法,整個東江鎮,什麼事都是他毛文龍的。
近三萬軍隊的吃喝拉撒要全包,但耕地就幾個島上那一點地,陸上加沿海各島上的近二十萬人口,一聽是不少,但實際產出有限。
毛文龍也不能殺雞取卵,要是對大明百姓下狠手,東江鎮存在的道義和法理基礎就沒了。有沒有其他產出,加上軍械兵器等也得自己籌劃,所以隻能虛報兵力,拚命索餉。
蕭震答應以後所有從東番來金州的運輸船,在金州卸貨後一律到皮島一帶收取東江鎮的北貨南下販賣。
回到金州的蕭震,開始組織民夫,打算把各個棱堡之間用城牆連接起來,防止建奴從棱堡間隙強行突襲南下。
隻要建起城牆,就可在金州到旅順一帶屯田安民,雖不說產出多少,但是起碼能安撫遼東一帶的遼民。
安排後,蕭震交代一下防務,便啟程返回團結城,畢竟快半年沒回了。
天啟五年五月蕭震終於回到團結城,見了一眾主官後,先是讓蕭遠清介紹了東番墾荒和糧食的儲備情況。一番計算後,覺得現在的糧產基本能滿足民眾口糧和東番各地駐軍以及向金州輸送的需求。
蕭震便讓蕭遠清安排繼續墾荒,但要規劃著集中種些甘蔗之類的經濟作物,組建製糖廠,生產白糖作為特產,提高經濟收入。
同時新開墾的荒地安排一部分番薯、土豆等高產作物的種植,搭配食用,減少對大米的消耗,形成和擴大儲糧規模。
蕭震又見了青山,詢問了防務情況,交代自這月起,陳慶會陸續送來青壯三千餘,青山在把控好防務的同時,必須加緊訓練這些青壯。
原來投靠的三千人除調一千交鄭芝龍外,其餘和送來的青壯合編,組成十個火槍兵營訓練。至於火槍的產能,要加派人手,擴大產量,保障這新建的火槍營在年底能全員整裝。
火炮鑄造上,原則上不再鑄造6磅炮,作為陸戰火炮,這次在金州作戰效果並不好,陸戰火炮統一為12磅火炮,24磅炮除了艦炮,再鑄造部分城防炮,用於以後遼南城防。試著鑄造32磅的大型艦炮,以強化海軍的戰力。
蕭震命令沿愛河建起水壩,將水力鍛錘引入軍械製造工坊,準備打造胸甲等甲胄,裝備金州軍隊。
親眼看過建奴弓箭殺傷力和建奴白甲兵防禦力的蕭震也意識到自己的騎兵和火槍兵必須裝備一定的甲胄,才能減少傷亡,抗衡建奴。
甲胄選了衝壓鍛造的三到五毫米厚的半身胸甲,分三片鍛造,胸部為一體甲胄,背部是兩片用鉸鏈鏈接胸甲後,從背部開合穿戴的甲片,背部兩片甲打孔後用皮帶固定,這樣的胸甲前後部分在肩部上方重合,加強了厚度,提高了對弓箭的防禦能力。
結果,甲胄造出來後,用建奴的破甲重箭試射,拋射後俯衝的重箭破甲率還是相當高的。
沒辦法蕭震打消了全軍配甲的想法,隻為騎兵和一部分重甲斧槍兵,打造胸甲和腿甲等。至於火槍兵全員輕步兵硬抗吧,畢竟鐵料沒那麼寬裕,而且實用性不高。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