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現在,不是汗位穩不穩了,而是大金國都傷了根兒了。
黃台吉總歸是老汗兒子裡麵最聰明的,而且平時三國兵法從不離身,對這幾個大小貝勒的心思清楚的很。
略一思索後,黃台吉說道:“此番八旗受損,三旗儘喪敵手,當務之急是重建三旗。”
黃台吉掃了一眼莽古爾泰、德格類兄弟倆,繼續說道:“除了把二貝勒阿敏的家產拿出來,餘下五旗抽調些牛錄先把三旗的架子搭起來。”
話說到這兒,下邊的大小貝勒就開始眼珠子亂轉了,原來老汗一掛後,黃台吉沒來得及整頓,隻是得了代善的支持,才勉強坐了汗位。
八旗現在正黃旗歸黃台吉,鑲黃旗旗主是豪格,正白旗旗主多鐸,鑲白旗阿濟格,正紅旗代善,鑲紅旗嶽托,正藍旗莽古爾泰,鑲藍旗阿敏。
而且老汗最後的時日對多鐸這個小兒子寵愛有加,把自己的親衛全給了多鐸,而且還想給多爾袞一旗,可沒等動手就一命歸西。
黃台吉一坐上汗位就把本該給多爾袞的一旗改為鑲黃旗給了自己兒子豪格,壯大自己的實力,加上代善、嶽托父子的支持,算是占了優勢,勉強坐上汗位。
現在空出三旗操作得當,這些弟兄們就翻不起什麼大浪,自己的汗位就穩固了。
於是最後議定:黃台吉自己領正黃和鑲黃兩旗,新建的鑲紅旗歸代善,鑲藍旗給豪格,鑲白旗給多爾袞。
這樣八旗裡邊自己能握在手裡的就三旗,加上代善的正紅鑲紅兩旗,就是絕對優勢。至於多爾袞和多鐸,畢竟年紀小,翻不起風浪。隻剩正藍旗的五哥莽古爾泰沒了阿敏的攛掇,就是個莽夫,一個正藍旗也玩不出花樣。
為了更好的從其他各旗抽調力量搭建三旗,黃台吉放棄了進攻明國的計劃,專心在沈陽窩著,舔舐傷口。
五月初到達京師的驗功團在城門外跟毛文龍和蕭震告彆,各自進京上報消息,帶兵的兩人則在城外等候命令和禮部的獻俘安排。
城外的軍帳內,蕭震跟毛文龍和各自麾下的眾將商量如何做好入城獻俘,儀式禮部官員已經布置好了,並排練了幾次,但蕭震卻覺得少了什麼。
蕭震也想按著後世的閱兵來個震撼,但這是大明的帝都,又是禦前獻俘,一切都講究禮法、規矩。要是貿然的弄些不合時宜的東西,禦史的弾章就能讓他功虧一簣。
昨天禮部尚書孟紹虞來視察禮儀準備情況,看到近衛營的藍色軍裝和東江軍的破爛大襖,立馬就變了臉,認為這樣簡陋的衣衫不能凸顯天朝威儀,要求必須換了。後來親自從京營庫裡領了千餘套紅纓金邊大帽,大紅的齊腰銅釘綿甲,配上精鋼環臂甲才算滿意。
最後商量了半天,也不敢改動禮部的方案,除了幫東江鎮的兵馬突擊訓練隊列,蕭震隻是堅持加了一首軍歌,毛文龍等人才算覺得不算突兀,勉強接受。
次日一早,毛文龍領眾將和一營東江軍,蕭震帶著眾將和近衛營按著禮部官員的指引列隊進城,準備午門禦前獻俘。
緩慢前行的齊整陣列,後邊是關押這阿濟格和濟爾哈朗的兩輛囚車,再後邊是一車車繳獲的旗幟鼓角,建奴兵械甲胄和幾車碼好的首級,後邊才是看押的一隊建奴戰俘,這還是最後東江鎮和金州軍在朝鮮俘虜的,至於義州投降的五百紅白甲兵已經成為蕭震的近衛二營。
沿街兩側的京師百姓紛紛看著這象征勝利的大軍,沒有石頭和爛菜葉子扔向俘虜,畢竟建奴凶殘的傳言都多少年了,多少還有些畏懼。
蕭震揮手下令,千餘軍士唱起了略微改編但卻讓眾人變色的大明戰歌:
風從龍,雲從虎!
功名利祿塵與土。
望遼東,百姓苦!
千裡沃土皆荒蕪。
看北地,儘胡虜!
天道殘缺匹夫補。
好男兒,彆父母!
殺儘建奴才罷手。
壯士齊飲碗中酒,
千裡征途不回首。
金鼓齊鳴萬眾吼,
不破黃龍誓不休!
太祖起兵的戰歌,改成了對遼東建奴的軍歌,雖然隨行的禮部官員和一些文官臉色大變,但兩側百姓漸漸開始齊呼的“殺建奴!儘胡虜!”的喊聲讓他們閉嘴不語。
蕭震知道這不能立刻改變什麼,但對建奴的畏懼心理能打掉一分是一分,隻要多幾次勝利,就能改變這種畏懼,起碼在心理上能從容的麵對建奴。
一到午門前,兵部尚書崔呈秀大喊:“獻俘!”
然後禮部準備的鼓樂在京營的禮炮轟鳴中開始響起,兩營兵馬在主帥的帶領下依次經過皇帝所在的高台,並高呼“天佑大明”表示向皇帝的忠誠,繳獲的戰旗等一一上前陳列,文武百官起身按禮儀慶賀勝利。
接著禮部尚書大喊:“行禮!”
被押送的戰俘以阿濟格和濟爾哈朗為首,全部跪趴在地上,等候發落。
刑部尚書蘇茂相拿起文書,將戰事原委上奏高台禦座上的天啟皇帝,並請皇帝下旨對戰俘行刑。
天啟皇帝大聲說道:“拿去!”一時間,台下的傳令大漢將軍“拿去”的聲音由近及遠的慢慢傳開。
準備好的京營將士將俘虜押下去轉交刑部,等待後續的執行。
獻俘完畢就是主將們的賞功朝會,其實早在毛文龍、蕭震還在城外時,驗功團的各自上報戰功屬實後,朝中就開始商議,並定下,朝會隻是走個程序典禮而已。
毛文龍在天啟四年就已經是太子太保、左都督,雖然都是虛職,但已經是文武一品,沒得封了。最後隻能封爵,得了個曖陽伯爵位,實際職務從掛征虜前將軍印的平遼總兵官,升為征虜大將軍督師遼東軍務。
蕭震則從僉都禦史銜來了個大飛升,虛銜為正二品的太子少師,以兵部尚書兼右都禦使銜領海軍大臣,督辦海貿稅務、遼南軍務事。
其餘眾人也是都按功績封賞,顏思齊成了正四品的廣威將軍、指揮僉事,馬三授明威將軍、宣慰同知。
毛文龍、袁崇煥等都是陛見後就回了各自防區,但蕭震卻被同知等候召見,於是蕭震隻好留下三個大隊的近衛營在京師,讓馬三和顏思齊各自回到遼南防區,並派了兩隊近衛營回去協助小鐘等人在義州繼續整軍訓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